出差或旅行时,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到了酒店或朋友家,才发现忘带毛巾、剃须刀或牙刷。那你会不会借用别人的呢?毕竟,我们每天都在与家人、同事或朋友近距离接触,共享一些日常用品似乎并不稀奇。
浴室中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可能隐藏着被忽视的健康风险。即使肉眼看上去干净,它们也可能携带能够引起感染的病原体。
看不见的存活——病原体在浴室中的生命力
浴室中的潮湿与温暖环境,为微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条件。科学研究表明,许多致病菌、病毒和真菌可以在布料、塑料、金属等材料表面保持活性,这意味着它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具有感染能力。
例如,一种自然界的丝状真菌Aspergillus 可在布料和塑料上存活超过一个月。一些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在干燥的金属或陶瓷表面上也能维持活性达数年。多种病毒则可在塑料和金属上存活数小时到数周不等,具体时间取决于湿度、温度和光照条件。
这些微生物的存在,使得共用浴室用品成为潜在的传播途径。使用者的皮肤、口腔或毛发在接触物品时,会留下含有细菌或病毒的微小残留物。即使经过清洗,也可能无法完全去除所有微生物。普通的肥皂和水虽然能减少微生物数量,但无法彻底消除它们的感染能力。
此外,浴室表面和用品经常保持潮湿状态,进一步促进了微生物繁殖。毛巾在未充分晾干的情况下,容易滋生真菌;牙刷长时间放在湿润的漱口杯中,也可能成为细菌和病毒的温床;剃须刀在反复使用后,刀片间残留的皮屑或血迹会让细菌有机可乘;淋浴喷头中也可能存在上百种病毒。
虽然偶尔接触不一定会导致疾病,但频繁共用或长期不更换用品,确实会让微生物在家庭成员或同伴之间悄然传播。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这种风险尤为明显。
三种常见浴室用品隐藏的风险
毛巾是浴室中最常被忽视的个人用品之一。研究显示,潮湿的布料表面能为细菌和真菌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在美国的一项调查中,高中橄榄球运动员中共用毛巾者感染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风险增加了八倍。另一项持续一年的研究发现,家庭成员间共用毛巾会显著提高细菌传播的几率。
即使每日清洗,毛巾若未充分晾干,仍可能残留活性病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都能在潮湿布料中长期存活。建议每位家庭成员单独使用毛巾,并在每次使用后彻底晾干或定期高温清洗,以减少微生物积累。
牙刷看似干净,却是口腔微生物最容易聚集的物品之一。刷毛会残留唾液、血液与食物微粒,为细菌和病毒提供附着点。研究发现,牙刷上可检测到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等多种潜在致病菌。病毒方面,单纯疱疹病毒科在塑料牙刷表面上可存活两至六天,而这种病毒可通过唾液传播并引起口腔感染。
剃须刀的风险主要来自其与皮肤的直接接触。剃刮过程中常会造成细小破口,为血源性病毒或细菌提供入侵通道。研究表明,共用剃须刀可能传播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以及引发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导致的疣类感染。刀片上若残留皮屑或血迹,即使肉眼不可见,也可能成为病原体的栖息点。
建议剃须刀定期更换刀片,使用后应彻底冲洗干净并保持干燥,避免存放在潮湿环境中。若皮肤出现破损或炎症,应暂缓使用,以防继发感染。
总结
在现代家庭中,清洁与共用往往被混为一谈。许多人认为,只要物品看上去干净,就不会带来风险。但科学研究提醒我们,病原体的存在往往肉眼无法识别,它们可能在湿润的毛巾、牙刷或剃须刀上潜伏数日甚至更久。
独立使用毛巾、定期更换牙刷、保持剃须刀干燥,是阻断细菌和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对于免疫力较弱的老人、儿童或慢性病患者而言,这些细节更有必要被重视。
参考文献:
[1] Huttelmaier, Stefanie, et al. "Phage communities in household-related biofilms correlate with bacterial hosts." Frontiers in Microbiomes 3 (2024): 1396560.
[2] Kellner, P., et al.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mong players on a high school football team--New York City, 2007." MMWR: Morbidity &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58.3 (2009).
[3] Mork, Ryan L., et al. "Longitudinal, strain-specific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troduction and transmission events in households of children with community-associated meticillin-resistant S aureus 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2 (2020): 188-198.
[4] Qiu, Yujia, et al. "The effects of ventilation,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on bacterial growth and bacterial genera distribu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9.22 (2022): 15345.
[5] Wißmann, Jan Erik, et al. "Persistence of pathogens on inanimate surfaces: a narrative review." Microorganisms 9.2 (2021): 343.
策划制作
作者丨张玮杰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杨超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博士
审核丨刘路宽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研究员
来源: 科普中国新媒体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科普中国新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