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世知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审核:张克勤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主任医师
在人体深处,藏着两个“隐形的常客”——BK病毒和JC病毒。它们有时像是安静的邻居,从不主动敲门,但有时也会从潜伏的“路人甲”变成致病的“破坏者”。那么,为什么这两种病毒会出现这样的表现呢?今天我们就一同了解一下,BKJC病毒与人体免疫系统之间的微妙关系!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一、BKJC病毒感染的“起点”:它们是怎样“潜入”人体的?
BKJC病毒指的是BK病毒与JC病毒这两种常见的人乳头多瘤病毒,这两种病毒虽然感染部位及引发的威胁不一样,但都属于乳头多瘤空泡病毒科的一种,因此在临床上常将这两种病毒放在一起称呼。
其中,BK病毒是一种主要通过尿液传播的病毒,它会在患者排尿的时候污染环境并通过环境逐渐传播给他人。此外,这种病毒还可能通过飞沫进行呼吸道传播、通过共用个人物品传播,以及通过器官移植或血液制品传播。而JC病毒的传播方式则是以呼吸道传播和粪-口传播为主,像是吸入飞沫、食用被JC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源等都可能导致感染,而血液感染、密切接触感染等也是JC病毒常见的感染方式。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病毒在刚感染时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多数患者甚至在儿童时期就已经被感染而不自知[1]!
二、免疫系统的防护“漏洞”:为什么BKJC病毒能“躺平”?
作为可能导致严重肾脏损伤与大脑损伤的病毒,为什么BKJC病毒在感染人体之后没有症状呢?
这是因为这两种病毒在进入人体后会被人的免疫系统“压制”而“躺平”,此时的病毒并不会展现出任何攻击性,自然也就没有明显的症状!在人的免疫系统中有两种特殊的细胞,一种是T细胞,它就像是每天巡逻的“警察”一样,一旦发现体内有病毒在快速复制就会立即对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进行“抓捕”,避免病毒过量复制和感染其他的细胞;而另一种细胞是B细胞,这种细胞虽然不直接参与病毒的“抓捕”,但它却能针对病毒“研制”出针对性的抗体,这种抗体就像是给病毒贴上了“通缉令”一样,其他免疫细胞则可以根据“通缉令”的信息对病毒实施抓捕。在这两种细胞的“巡逻”下,那些悄悄潜入人体的BKJC病毒就像是还没作案的小偷看见警察一样,即使有什么“犯罪计划”也不敢随便实施,因此患者在感染BKJC病毒时往往不会出现什么症状。但是,一旦患者的免疫系统松懈,“巡逻”的“警察”减少,甚至是消失,那么这些病毒就会按捺不住而开始“搞事”!
三、免疫抑制:BKJC病毒复活的“导火索”
前文提到,在人体免疫系统“松懈”的时候,早已潜入人体的BKJC病毒就会开始“搞事”。那么,究竟是什么情况会导致人体免疫系统“松懈”呢?
首先,器官移植治疗就容易让患者的免疫系统“松懈”,这是因为人体免疫系统有时会对新植入的器官产生排异反应,为了避免这种反应的发生,医护人员通常会使用环孢素等药物压制患者的免疫系统,但这就像是强行“关闭”了免疫系统,如果新移植的肾脏当中携带潜伏的BK病毒,那么这些病毒就会开始疯狂地自我复制,进而导致患者的器官功能损伤。其次,当患者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时候,HIV会对患者的免疫系统展开攻击,此时患者体内的JC病毒就会“破窗而入”突破患者的血脑屏障,并直接攻击患者的脑白质,使患者神经信号的鞘髓逐渐剥落,最终导致患者发生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这是一种罕见但可以致命的脑部疾病!第三,当患者发生肿瘤类疾病的时候,化学治疗是一种常用的疗法,但这种疗法使用的药物却会对免疫系统造成“误伤”,此时人体内潜伏的BKJC病毒就会开始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攻击[2]!
四、守护免疫防线:正确应对是关键!
为了避免在免疫系统“宕机”时BKJC病毒造成不必要的危害,我们需要积极采取正确的预防与管理措施。首先,因为疾病或治疗而发生免疫抑制的患者,如器官移植、HIV感染及化疗患者,需要在治疗期间定期前往医院进行尿液或血液的病毒载量检测,这种检测就像是一个“警报装置”一样,只要BKJC病毒稍稍“冒头”,医护人员就能立即“拉响警报”并采取治疗措施;其次,人们需要在日常生活当中注意维护自身的免疫力,比如保持均衡饮食、注意睡眠充足、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区域等,这些措施不仅可以给免疫系统“充电”,还能有效地堵住其他病毒或细菌入侵的“窗口”,避免其他疾病影响人体免疫力。只要免疫力强大,那么BKJC病毒连靠近的“勇气”都没有!最后,一旦检测到BKJC病毒反应的时候,应及时接受治疗措施,其中BK病毒的治疗可以使用西多福韦这种抗病毒药物进行精准打击,同时还可以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剂量来进一步抑制病毒;而JC病毒的治疗则可以使用米替福新,同时借助一些其他药物“重启”免疫系统,这样可以将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的致死率降低至少20%!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从BKJC病毒的感染到疾病的发作,这其实不仅是病毒的问题,同时还是人体免疫系统失守的信号!人们只有加强对自身免疫系统的关注,定期进行病毒载量检查,以及给免疫系统“充电”,才能让BKJC病毒与我们当一辈子的“好邻居”,永远潜伏在角落当中而不引发疾病!
参考文献
[1]范晓楠,王於尘,苗芸. 实体器官移植后多瘤病毒致病机制及诊疗策略[J].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2024,12(03):271-275.
[2]贺裕,欧志宇,苗芸. 肾移植术后JC病毒感染的最新进展[J].器官移植,2021,12(04):484-488.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中华医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