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导航能力,简直逆天。别以为只有鸟类才有“内置GPS”,其实鱼、龟、昆虫,甚至龙虾,都有自己的导航系统。而且它们不像我们只依赖手机地图,它们的“定位方式”多得像一整套宇宙级导航包:星星、气味、地形、太阳、磁场,全都能用上。
拿候鸟来说吧,它们的迁徙就像一次跨国长途飞行。夜间飞行时,它们会利用北极星、银河甚至星座的位置来判断方向。科学家发现,候鸟对星空的辨识并不是后天学习的,而是天生自带的导航本能——真正的“看星识路”达人。人类几百年前靠星象航海,还得用六分仪和天文钟;而它们?纯靠眼睛。
不过,候鸟的导航系统不止一套。除了“天文模式”,它们还有“磁感模式”。在它们的眼睛里存在一种特殊的光敏蛋白,这种蛋白在光照下会与地磁场发生化学反应,帮助鸟类识别磁场方向。换句话说,它们能“看见”地磁线条,就像人类看到地图上的经纬线一样清晰。
更聪明的是,候鸟会根据天气自动切换导航方式:晴天,用太阳和星星定位;阴天,看不清天体,就启用地磁导航;有时还会利用气味、地形、甚至天空中偏振光的分布来辅助修正方向。这就像一台自动切换信号源的多模导航系统,精准又稳定。
这些自然界的“超级导航员”,已经启发了人类的新技术方向。科学家们正尝试模仿动物的导航原理,研发不依赖卫星信号的“仿生导航系统”。比如,用地磁数据加机器学习算法,让无人机、水下潜艇、甚至太空探测器在无GPS、无信号的环境下,也能精准定位。
目前已经有研究团队利用地磁信号融合算法,让无人水下航行器在没有卫星定位的情况下完成自主导航。换句话说,我们正在一步步靠近“像候鸟一样旅行”的时代。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作者:毛茸茸的星球
审核:山东大学特聘教授 中国科协动物生态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王德华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来源: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