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鸥鹭忘机
【释义】:指鸥鸟与白鹭忘掉了人的机心。比喻人若能摒弃巧诈之心,甘于淡泊,则可与自然和谐相处,连鸟兽亦会与之亲近。
【出处】:典出《列子·黄帝篇》:“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这里的“沤鸟”即指鸥鸟。
【拓展】:“鸥鹭忘机”常与“返璞归真”“与物无忤”等哲学概念关联,成为道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经典意象。例如:那位长年救助野生动物的老人,身边总围绕着不怕人的鸟类,可谓鸥鹭忘机的现代写照;在自然教育中引导孩子真诚对待万物,亦是此精神的传承。反义词如“尔虞我诈”“钩心斗角”,则形容人际间的算计与不信任。
【成语中的动物】:成语中的“鸥”主要指银鸥、红嘴鸥等鸥科鸟类。它们是沿海生态的“巡警”,拥有识别人类意图的惊人能力——能通过姿态、动作频率甚至眼神判断危险程度。这种对“机心”的敏锐感知,使它们成为检验人类真诚与否的天然试金石。
小档案
名称:红嘴鸥
英文名:Black-headed Gull
学名:Chroicocephalus ridibundus
体长:35~38厘米
翼展:86~99厘米
体重:200~350克
隶属科目:脊索动物门,鸟纲,鸻形目,鸥科
传奇指数:★★★★☆
分布范围: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越冬时南迁至中国东部、南亚及北非沿海与内陆水域。
魅力写真:
红嘴鸥在水边觅食(图片来源:包图网)
红嘴鸥在安全地区敢从人手取食(图片来源:[1])
外形特征:
红嘴鸥喙与脚呈鲜红色,翼尖具黑白相间斑纹。其虹膜具有特殊识别功能,可同时锁定水面鱼群与人类手势。羽毛密度达1200根/平方厘米,能有效隔绝冷水并减少飞行阻力。
生活习性:
红嘴鸥的食性广泛,主要摄食小鱼、虾、水生昆虫、甲壳类及软体动物等水生无脊椎动物,同时也捕食蝇类、鼠类、蜥蜴等小型陆栖动物,以及死鱼和其他小型动物尸体,甚至掠食其他鸟类的卵和雏鸟。它们栖息于平原、丘陵、森林和荒漠地带的湖泊、河流等水域,也常见于沿海沼泽地区,会通过鸣叫声传递有关“食物源”和“危险等级”的信息。
奇闻轶事:红嘴鸥是忠贞不渝的爱情守护者?真的假的?真的!
每年十月,西伯利亚的寒风轻拂过云南省洱海的湖面,一群白色的精灵便如约而至。红嘴鸥,这些看似平凡的候鸟,正用它们的一生,谱写着自然界中最动人的爱情篇章。
科学研究证实,红嘴鸥是鸟类世界中罕见的终身一夫一妻制的践行者。英国鸟类学家朗顿博士通过长达25年的环志研究发现,超过80%的红嘴鸥伴侣关系能够维持终生。这些优雅的飞鸟平均寿命可达20至30年,这意味着它们的“婚姻”可能持续数十年之久,这在动物界堪称奇迹。
红嘴鸥的爱情始于一场精心策划的求婚。雌性会主动发出独特的鸣叫声表达爱意,而雄性的回应则充满浪漫——它们会跃入海中捕捉最鲜美的鱼儿,小心翼翼地献给心仪的伴侣。这个看似简单的“献鱼”仪式,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生物学意义:既是基因质量的展示,也是未来养家能力的证明。确立关系后的红嘴鸥夫妇,将开启一段相濡以沫的共生之旅。在繁殖季节,它们会共同选址筑巢,轮流孵化珍贵的2至3枚卵。这种分工协作不仅提高了捕食效率和繁殖成功率,更强化了伴侣间的情感纽带。在洱海畔,观鸟者们年复一年地见证着这些忠贞伴侣的重逢。编号B07和F12的伴侣已经连续六年在同一片浅滩相依相随,它们独特的互动方式让研究者们确信:红嘴鸥不仅能识别伴侣,更在长期相处中形成了深厚的感情纽带。
参考文献:
[1]艺术微视听.红嘴鸥每年冬天都来滇池,已不再爽约
来源: 喜涮涮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喜涮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