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的江女士,一向身体健康、精明能干,但在一周前,她的家人突然发现她像变了一个人。刚刚问过的问题转眼就忘,做饭时步骤混乱、手忙脚乱,与人交流时反应迟钝,仿佛总是“慢半拍”。经脑病科系统评估,江女士确诊为“中风病”、“中风后认知障碍”。

中风后,很多患者及家属关注点常在肢体无力或言语不清等明显后遗症上,然而,一种隐蔽的功能损害——中风后认知障碍常被忽视。

中风后认知障碍经常容易被误认为正常衰老的表现,如高频次的近期记忆丢失、执行功能下降和信息处理速度变慢等。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脑病科)谢乐主任医师提醒您,瞬间遗忘,不是小事,警惕中风。

为什么说急剧下降认知障碍是中风的核心特征?

急剧下降认知障碍的早期症状有时不易察觉,但具有特定模式,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近期记忆显著减退是其重要表现之一,如患者会反复询问同一问题,对刚刚发生的事情毫无印象,甚至忘记炉子上烧着的水。这种遗忘与良性健忘不同,具有高频次、突发性的特点,常与中风事件有明确的时间关联。

执行功能下降是另一关键信号,患者过去能轻松做好的一顿饭,现在可能变得手忙脚乱,难以独立完成。患者与人交流时反应迟钝,需要更长时间理解对话内容,有时还会答非所问。这种“慢半拍”的信息处理速度减慢,也是认知功能受损的表现。


(▲AI图)

中风所致认知障碍是老年人的“专利”吗?

虽然年龄是中风后认知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在中风患病年龄逐渐年轻化的趋势下,青中年人群同样可能受害。

55岁的江女士,一周前突然出现认知功能的“断崖式”下降,影像学确诊“颞叶、胼胝体梗死”,提示只要是中风患者的损伤病灶影响到认知功能相关的脑区,就会表现为认知障碍,甚至痴呆。

因此对于中风病,尤其是关键部位或多发性梗死,可直接导致认知功能在短期内急剧恶化。其认知障碍常急性出现,或呈阶梯式进展。当身边人出现持续的认知变化,尤其是突发性的记忆衰退时,这些被忽略的“瞬间遗忘”,正是大脑发出的关键求救信号。


(▲AI图)

中西医结合如何有效防治中风后认知障碍?

神经内科主任谢乐介绍,中医理论认为“肾精亏虚、瘀阻脑络”为中风后认知障碍核心病机,滋肾填精、活血通络为其主要治法,治疗上常采用补肾活血、活血化瘀、醒脑开窍等方药;针刺、脐灸、耳穴等中医特色治疗则通过调节脏腑气血,以益精填髓、开窍醒神。

西医方面主要通过脑循环促进剂、胆碱酯酶抑制剂等药物改善脑供血和神经递质水平。两者结合可在血流、神经保护、炎症调节等多环节产生协同效应。

针对性的记忆、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等认知康复训练有助于延缓衰退。同时,要注意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血管危险因素控制,这些基础疾病会损伤脑血管,加速脑血管病变。保持均衡饮食(如地中海饮食)、规律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鼓励社会参与和积极进行心理调适,对维持脑健康有积极作用。


(▲AI图)

专家提醒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脑病科)专家伍大华教授提醒:中风后认知障碍强调早期识别与早期干预。家属的细致观察至关重要,一旦发现上述信号,务必及时携患者前往脑病科门诊就诊,进行专业评估和系统治疗。积极且综合的干预措施,能有效延缓认知衰退,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脑病科) 谢瑶 韩佳馨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