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开车或散步时,看路灯、车灯突然出现一圈圈彩虹般的光晕,还伴随视力突然变差、眼胀头痛?很多人会误以为是疲劳或近视加深,实则可能是青光眼急性发作的紧急信号,需立刻重视眼部健康状态。


这些“预警信号”,别误当小毛病 

青光眼急性发作的症状具有典型性,除了夜间看灯出现彩虹圈(医学上称为“虹视”)、视力骤降,还可能伴随眼痛、眼眶胀痛,部分人会出现同侧头痛、恶心呕吐等表现。 虹视的出现,是因为眼压急剧升高导致角膜水肿,光线进入眼睛后发生折射分散,形成类似彩虹的光圈。而视力骤降则是高眼压压迫视神经,造成视神经纤维受损,若持续时间过长,会对视觉功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的症状可能与感冒、肠胃不适混淆,延误了对眼部问题的关注。一旦出现上述一种或多种表现,应及时通过专业检查明确眼部状况。

 青光眼:沉默的视力“小偷”

 青光眼是全球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其核心病理变化是眼压异常升高,压迫视神经并造成损伤。这种损伤具有隐匿性,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一旦出现明显视力问题,往往已造成一定程度的视神经损伤。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常见类型,多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长时间低头或暗处停留后诱发。这类发作来势较急,眼压短时间内大幅升高,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在短时间内导致严重视力损害。 天津大学爱尔眼科医院李富华主任表示,青光眼的危害在于视神经损伤的难以挽回性,因此早期发现、科学监测和规范干预,是保护视功能的关键。

 科学应对,守护视功能

预防青光眼,日常防护需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长时间在昏暗环境中使用电子设备或阅读,每隔半小时应起身远眺,让眼睛得到休息。

控制情绪波动,避免过度激动、焦虑,保持规律作息,减少熬夜和过度劳累。

有青光眼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属于高危群体,建议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包括眼压测量、视神经纤维层检查等。 对于已出现相关症状的人群,应通过正规医疗机构的专业检查明确诊断,遵循医嘱进行干预和随访。眼部健康需要长期呵护,定期眼部检查能帮助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为视功能保护提供保障。 眼部是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青光眼的防治核心在于“早发现、早监测、早干预”。重视每一个眼部异常信号,养成定期检查的习惯,才能更好地守护清晰视力。 

来源: 爱尔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