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想做近视手术,是全飞秒好,还是半飞秒好?”这或许是眼科医生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随着科技发展,近视手术为我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但并没有“最好”的方案,只有“更适合”的个体化选择。了解不同术式的原理与特点,是做出科学决策的第一步。


一、认识主流术式:它们的原理是什么?

目前主流的近视手术主要分为两大类:角膜激光手术和眼内镜植入手术。

全飞秒SMILE

核心特点:切口微小,全程使用飞秒激光。

如何工作:手术全程由飞秒激光完成,先在角膜基质层内制作一个微透镜,再通过一个约2-4毫米的微小切口将其取出,从而改变角膜形态,矫正近视。

适配考虑:因其切口小,对角膜生物力学结构和表面神经的影响相对较小。对于有适度运动需求或对术后干眼顾虑较多的人群,可能是一个值得了解的选项。

半飞秒LASIK

核心特点:联合飞秒激光与准分子激光。

如何工作:首先用飞秒激光制作一个角膜瓣并掀开,然后用准分子激光在角膜基质层上进行切削消融,再将角膜瓣复位。

适配考虑:适用范围较广,可矫正的近视、散光度数范围较宽,并能进行个性化切削。适合对夜间视力质量有较高要求,且角膜形态规则的人群。

ICL晶体植入术

核心特点:不切削角膜,是一种“加法”手术。

如何工作:将一枚根据个人眼睛尺寸定制的、非常柔软的微型晶体,通过一个微小的切口植入眼内,安放在自身晶状体的前方。

适配考虑:特别适合角膜厚度不足、近视度数过高或不适合进行角膜激光手术的人群。它不移除任何眼部组织,是一种可植入式的视力矫正方案。

二、如何做出选择?关键看这几点

选择手术方式,不是一个简单的单选题,而是一个基于精密检查的“匹配”过程。天津大学爱尔眼科医院赵波院长指出:“近视手术是一项严谨的医疗行为,其安全性、有效性与适配性建立在全面精细的术前检查基础上,为患者量眼定制科学合理的方案是手术的重要环节。” 通常,医生会综合评估以下几点:

眼部条件:这是决定性因素。包括近视、散光度数,角膜厚度、曲率和形态,前房深度,眼压,眼底健康状况等。例如,角膜偏薄的人可能更适合ICL;前房深度不足则无法进行ICL手术。

个人需求与生活习惯:你的年龄、职业、用眼习惯、参与的体育运动等都应纳入考量。例如,从事对抗性较强的运动者,可能会更关注术后角膜的稳定性。

手术禁忌症:存在某些眼部活动性炎症、严重干眼、圆锥角膜等病变,或有未控制的全身性疾病等,都可能不适合接受手术。

总结而言,全飞秒、半飞秒和ICL各有其特点和适用人群。不存在一种技术能超越所有其他技术,而是它们共同为不同情况的眼睛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最终方案的选择,必须经过专业、全面的术前检查,由医生和您共同商讨后决定。充分了解,理性选择,是拥抱清晰视界的第一步。

来源: 爱尔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