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常见误区。

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的确能显著降低反常栓塞和隐源性卒中的复发风险,但它并不能保证所有的人都能彻底治愈。手术的目的是阻断右向左分流的通道,从而减少血栓通过PFO进入体循环的机会;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手术后所有风险都会消失。

长期随访研究显示,少部分患者在术后仍可能出现装置周围残余分流、房颤或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这与封堵装置植入后的生理变化有关:器械需要数月时间与心房组织完全融合,在此过程中局部血流可能紊乱,增加血栓或炎症反应的风险。此外,部分患者本身存在高凝倾向、静脉血栓形成或其他心血管基础病变,即使通道被封堵,这些潜在危险仍然存在。

从预后角度看,研究发现PFO封堵术后的复发风险主要集中在术后一年内,此后逐渐趋于稳定,但并未归零。这提示术后管理仍然重要——患者需按医嘱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并通过控制血压、戒烟、管理代谢异常等方式,构建长期的二级预防体系。手术本身只是预防链条的一环,而并非终点。

复杂系统的稳定性从来不是一次性建立的,而是依赖持续的验证与调控。PFO封堵术同样如此——它能减少风险,但仍需时间去稳固和巩固疗效。

因此,PFO封堵术的价值在于降低事件风险,而非永久免疫,只有通过科学评估、精准操作和规范随访,患者才能在手术后真正受益、远离复发。

参考文献:

DiGiacomo RA, Xie L, Cullen C, 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kinetic assay for analysis of anti-human interleukin-5 monoclonal antibody (SCH55700) and human interleukin-5 interactions using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Anal Biochem.2004;327(2):165-175. 

作者:蒋永源 第三军医大学内科硕士

审核:丁亚辉 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来源: 科学辟谣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