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8日,上海虹桥机场的轰鸣声震彻云霄:一架通体洁白的大飞机直冲云霄,最终稳稳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圆满完成了它的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完成这次飞行任务的C919,是我们中国人自己造的大飞机。
这一刻,我们等了四十多年。

“十四五”期间,C919实现常态化商业运营。
来源:央视新闻
C919的机身结构基本是“中国造”
在航空领域里,大飞机是实打实的“工业明珠”,承载着中国几代航空人的梦想。它能承载150人以上,起飞重量超过100吨的大家伙,这既包括民用运输机,也涵盖军用运输机。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全球民航干线客机市场被空客、波音两大巨头牢牢攥在手里。前些年,我们每年需花费数百亿美元采购进口客机,就像被人“卡脖子”,这股子憋屈劲儿,只有自己知道。
转机出现在2007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2008年,中国商飞成立,C919项目才算真正落地。
C919的研制绝非一帆风顺,其技术攻关的难度远超外界想象,它可比搭积木复杂多了,得一步步来:先画图纸做模具,再加工零件打磨塑形,接着拼装机翼、机身,最后总装调试。这活儿不是一两家工厂能搞定的,需要全国的航空人拧成一股绳:
“捏脑袋”: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打造精准机头部件;
“腰腹核心”: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负责中机身和机翼;
“躯干和尾巴”:洪都航空工业集团造前机身和中后机身,沈阳飞机工业集团负责后机身和垂尾;
“轻量化盔甲”: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做复合材料部件,比如主起落架舱门、前起落架舱门等;
“总工程师”上海飞机制造公司既生产平尾和部分中机身,又负责把所有部件连成整机的工作
当然,C919也有“小短板”,作为飞机“心脏”的发动机,暂时用的是美国GE和法国赛峰合资的CFM公司LEAP-1C发动机,随时可能被人“卡脖子”。
但咱们早有自己的后手——长江-1000发动机就是完全是按C919量身定制的“中国心”。它做了不少创新设计,其中最为突破的就是把高压涡轮叶片这个难题啃下来了。
高压涡轮叶片是航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要知道,高压涡轮叶片得在1000多摄氏度高温、几万转高速旋转的极端条件下工作,材料稍微差点就会变形甚至断裂。以前咱们造不出来,全靠进口,价格贵得离谱还受限制。后来中国航发商发联合中国科学院金属所,硬是搞出了“单晶高温合金叶片”技术,耐高温性能拉满,寿命比进口的还长。
虽然长江-1000还在“成长阶段”,但它已经完成了多项高空、高速及极端环境测试。未来,C919有望彻底换上自主研发的“中国心”,不再依赖进口,真正实现“心脏自由”。

长江-1000发动机。来源:航空知识
引领中国航空业的绿色革命
考虑到愈加严峻的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21世纪节能减排是主旋律。
英国、美国、荷兰先后在2009年到2011年之间攻克了相关技术。2013年4月24日,装载中国自主研发生物航空燃油的空客A-320,从上海虹桥机场顺利起飞,一个半小时后平稳降落。从那天起,中国成为第四个可以独立生产生物航空燃油的国家。
2024年6月5日,又是令人振奋的一天,C919也加注中国自主研发的生物航空燃油,在山东东营机场完成首次演示飞行。国产飞机加上国产生物航空燃油,太“燃”了!
(此前,小漫在《烧不掉的秸秆,变成了航空业的抢手货》和《人不能吃“地沟油”,但飞机可以》中,介绍了如何加工生物航空燃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阅读。)
此外,C919在绿色航空领域还采取了一系列实践措施,以降低碳排放。
1.先进气动设计:如新型超临界机翼和可变弯度机翼,以提高飞机的气动效率,降低飞行阻力,从而减少燃油消耗和碳排放。
2.轻量化设计:C919广泛应用先进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增强塑料,以减轻飞机的结构重量。此外,飞机还采用了综合模块化的航电技术,进一步减轻设备重量,有助于降低飞机的燃油消耗和碳排放。
3.创新节能技术:中国东航持续推进飞机小翼加装和发动机改装以提升航油效率,在航班运行中积极应用卫星着陆系统、平视显示系统等航行新技术,降低飞行下降阶段的航油消耗和排放。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将有更多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应用于航空工业,进一步提高飞机的燃油效率和降低碳排放。

C919首飞现场照。
来源:上海发布
截至2025年9月,C919累计交付量达21架,开通航线超25条(往返计为一条),覆盖国内17座城市。
坐过的朋友们可以把体验感写在评论区~
过去,我们看别人脸色买飞机,如今终于能挺直腰杆。这架国产大飞机,从立项到腾飞,每一步都走得坚实,特别是在“十四五”期间,更是开启了加速冲刺。它不仅是我国航空工业的阶段性胜利,更是中国从工业追赶到领跑的缩影。
未来,全球航空市场的格局不会再是一成不变,C919用自己的方式,把“中国制造”这张名片,印在了城市的天际线。
参考文献:
[1]石开.国产航发的使命在这一刻无比重要[N].电脑报,2025-06-09(002).
[2]王潇雨.C919两年成长记:国产大飞机飞到新阶段[N].华夏时报,2025-06-02(012).
供稿单位:重庆陆海传媒有限公司电脑报出版分公司
编辑:叶家余
审核:陈 鑫、杨建华
审核专家:余师亮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