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影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突出社会问题。2024年,全国电信诈骗案件超213万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70亿元,诈骗手段持续迭代升级,诈骗分子使用高科技手段直接侵害群众利益。
2022年国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中明确要求“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坚持科技支撑、强化反制,运用科技信息化手段提升技术反制能力”,响应中央宣传部、公安部“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反诈是门必修课,筑牢防线守好责”的号召,杭州首创“科普反诈”创新模式,以科技手段反制层出不穷的高科技诈骗套路,推动科普工作与反诈宣传深度融合。
“科普反诈”模式以科技赋能、体验为先、实效导向的核心优势,得到各级部门的高度认同与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在杭州市科协、杭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指导下,由市科技传播学会联合上城区科协、上城区笕桥街道共同筹建科普反诈体验馆,于2024年9月正式启用全国首家科普反诈体验馆——杭州市反诈中心上城体验馆。场馆坐落于上城区笕桥街道,面积500平方米,总投资120万元,其中设备投资30万元,通过人工智能沉浸式互动、案例讲解等形式,推动反诈宣传从被动接收转向主动体验,成功打造“科普反诈”首个特色科普馆。
馆内配备多类核心体验设备:
反诈测试抢答机内置上千道题库,可精准检验参与者反诈知识掌握程度,帮助其查漏补缺、提升防范能力;
VR反诈一体机让体验者佩戴VR头盔后,身临其境感受日常生活中的各类诈骗场景,以生动逼真的场景效果强化防范记忆,防诈教育效果显著;
AI反诈机器人“小宝”内置涵盖上千条最新诈骗话术识别方法的数据库,可实时解答市民反诈疑问,同时搭载舞蹈表演、歌曲播放功能,显著提升公众参与度;
AI变脸变声一体机通过实时演示,直观揭露诈骗分子利用AI换脸、语音合成技术进行身份伪装的套路;反诈剧场通过真实案例改编的反诈宣传片,结合互动式反诈课堂,用真实生动的案例警醒每一位观众。
同时,积极打造流动反诈阵地,配置流动反诈万花筒、流动反诈机器人及流动VR体验机,可深入社区、企业园区、楼宇等场景开展宣传。其中,流动VR体验机目前已开发15套反诈体验案例及多套反邪教案例,能为不同人群提供灵活便捷的沉浸式体验,让反诈宣传触达更多角落。
场馆秉持“场内受骗,场外防骗”的核心理念,通过沉浸式、互动式、科技化手段,让市民在亲身体验中深刻学习反诈知识,实现“多一人体验,少一人受骗”宣防目标。
上城体验馆自启用以来,累计接待全国各地参观团50余批、访客超10万人次,推动辖区诈骗案发率下降21%、案损率下降40.53%,充分验证了“科普反诈”模式的实践价值。随着参观体验人员持续增加,2025年7月,在浙江省反诈中心、浙江省科协的指导下,浙江省科技传播协会联合杭州市科协、杭州市反诈中心、上城区反诈中心、上城区笕桥街道等单位共同打造的杭州市科普反诈体验馆在启迪国际创新港正式落成。
新馆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作为杭州市“科普反诈”模式的深化创新实践,延续了前期试点场馆的成功经验,突破传统宣教模式局限,融合“知识性、互动性、警示性”三大理念,科学规划出展示区、互动体验区、反诈剧场三大功能区,为公众提供更广阔的体验空间和更丰富的反诈内容。“我们将反诈知识与科普资源深度融合,通过‘案例讲解+科技体验’的形式,让反诈宣传更接地气、更入人心。”体验馆工作人员特别提到,反诈是一件积功德的事:“如果有一个人因为我们的宣传避免被骗,可能就挽救了一个家庭,所以这项工作必须持之以恒。”
体验馆将持续升级完善,聚焦当下高发诈骗类型,新增“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元宇宙杀猪盘”“养老诈骗”“虚拟货币洗钱”等新型电诈体验内容,进一步丰富产品体系。同时不断深化AI技术应用,优化互动体验形式,加强与各地相关单位的交流合作,持续扩大“科普反诈”品牌影响力,为构建全民反诈防线、守护群众财产安全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 浙江科技在线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浙江省科技传播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