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刺的旅行家——苍耳

在经过郊外田野或林间小路时,不经意间一种像带刺的“小刺猬”植物果实便粘在衣裤上,甚至路过的牛羊也难以幸免,这种植物就是苍耳。
苍耳的生物学特性:
苍耳(学名:Xanthium strumariumL.),又名卷耳、常思菜、地葵等,是菊科苍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别名众多,粘头婆、虱马头(广州),苍耳子(四川、云南、河南、山东、山西、东北)、刺八裸(河南),这些名称多源自其形态特征或粘人特性,据说魔术贴的灵感就是源自苍耳子。


苍耳是一年生草本,高20-90厘米。根纺锤状,分枝或不分枝。茎直立不枝或少有分枝,下部圆柱形,径4-10毫米,上部有纵沟,被灰白色糙伏毛。叶三角状卵形或心形,长4-9厘米,宽5-10厘米,近全缘,或有3-5不明显浅裂,顶端尖或钝,基部稍心形或截形,与叶柄连接处成相等的楔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有三基出脉,侧脉弧形,直达叶缘,脉上密被糙伏毛,上面绿色,下面苍白色,被糙伏毛;叶柄长3-11厘米。雌性的头状花序椭圆形,外层总苞片小,披针形,长约3毫米,被短柔毛,内层总苞片结合成囊状,宽卵形或椭圆形,绿色,淡黄绿色或有时带红褐色,在瘦果成熟时变坚硬,连同喙部长12-15毫米,宽4-7毫米,外面有疏生的具钩状的刺,刺极细而直,基部微增粗或几不增粗,长1-1.5毫米,基部被柔毛,常有腺点,或全部无毛;喙坚硬,锥形,上端略呈镰刀状,长1.5-2.5毫米,常不等长,少有结合而成1个喙。瘦果2,倒卵形。花期7-8月,果期9-10月。


苍耳的果实外表布满坚硬的钩状刺,正是这些钩刺,让苍耳能够轻松附着在动物和人类身上,借此传播种子,扩大自己的生长范围。这种植物适应能力极强,常野生于平原、丘陵、低山、荒野、路边、沟旁、田边。它喜温暖稍湿润气候,耐干旱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北及西南各省区。苏联、伊朗、印度、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
苍耳的药用价值
苍耳的药用历史源远流长。最早记载苍耳的是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当时称为“枲耳实”。书中记载它“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2020版中国药典记载,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干燥,除去梗、叶等杂质。【性味与归经】辛、苦,温;有毒。归肺经。【功能与主治】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用于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疹瘙痒,湿痹拘挛。【用法与用量】3~10g。
值得注意的是苍耳的全株有毒,以果实和种子的毒性最大。其中毒成分主要为苍耳子苷及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这些毒素无需特殊条件即可发挥作用,且加热难以完全破坏。误食苍耳后的中毒症状通常在数小时至1-2天内出现,常见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时可见呕血、便血;肝肾损害则会导致尿少、黄疸、肝区疼痛;后期可能出现头晕、嗜睡、抽搐甚至昏迷,危及生命。
苍耳虽然有毒,但经过合理炮制和科学使用,可以发挥其药用价值的同时降低毒性。中药使用苍耳子时,需要经过专业炮制降低毒性,且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按剂量服用。
苍耳的经济价值:
苍耳种子含油量高达42.34%,苍耳子油与桐油的性质相仿,可掺和桐油制油漆,也可作油墨、肥皂、油毡的原料。苍耳的茎皮纤维可制作麻袋、麻绳。此外,苍耳还是一种潜在的生物柴油原料,其种子油作为生物柴油的能力已被学者证明。
苍耳的生态价值:
苍耳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能在荒山、荒坡等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的地方生长,有助于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令人惊讶的是,苍耳还对重金属铅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可用于修复受铅污染的土地。然而,苍耳也是一种有害杂草,它会降低不同谷物和棉花等重要经济作物的产量。
纵观苍耳,有毒性、但是也具有显著的药用价值,此外还具有其它多方面的经济价值。正如古人所说“是药三分毒”,苍耳的价值与风险并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理性认识并合理利用这一自然馈赠。随着秋深,苍耳的果实会逐渐从绿色变为灰褐色,钩刺变得更加坚硬。它们静静地等待路过的动物或行人,开启新的旅程。那些曾经粘在你裤脚上的小刺球,或许明年会在另一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参考资料:
苍耳 Xanthium strumarium|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
http://www.iplant.cn/info/%E8%8B%8D%E8%80%B3?t=z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https://ydz.chp.org.cn/#/item?bookId=1&entryId=251

来源: 大杨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