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这条‘缠腰龙’不是早就好了吗?为什么这皮下的疼就是过不去呢?”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疼痛门诊医生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倾诉。

患者困惑而痛苦的眼神背后是一个亟待澄清的关键认知:带状疱疹,从来就不只是一场皮肤上的“战争”,它是一种攻击神经的疾病。

疼痛的根源:被病毒“攻击”的神经

让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理解: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就像一伙潜伏的“破坏分子”。当免疫力下降时,它们便沿着神经这条“电缆”向皮肤移动,并在皮肤表面引发“火灾”——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簇集水疱。

皮肤科的抗病毒治疗,是扑灭表面的“明火”。然而,“电缆”本身(也就是您的神经)已经在病毒的侵袭下发炎、受损,甚至“短路”了。

这就是为什么皮疹愈合后,被损害的神经仍在持续不断地向大脑发送错误的“疼痛信号”。您所感受到的火烧、电击、针刺或触摸痛,都源于此。

根据《中国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全程管理指南(2025版》,我们将这种由神经损伤引起的疼痛,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来对待和管理,它的名字就叫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


(▲AI图)

全程管理:疼痛门诊的“三步”破局之策

《指南》的核心精神,是倡导对疼痛进行“全程、主动、预防”式的管理。在疼痛门诊,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疼痛门诊朱立主任医师为患者绘制了清晰的“作战地图”:

第一步:急性期(出疹30天内)——抓住“黄金窗口”,扑灭神经之火

这是阻止病情恶化的最关键时期。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治好皮疹,更是要预防疼痛慢性化。

1.早期强力镇神经痛:别再硬扛!指南明确指出,急性期疼痛越剧烈,未来发展为后遗神经痛的风险越高。我们会立即启用如普瑞巴林等专门修复神经的药物,它们能稳定过度兴奋的神经,从源头减少疼痛信号。

2.微创介入,精准“灭火”:这是疼痛门诊的“王牌”技术。对于中重度疼痛,我们强烈推荐早期进行神经阻滞治疗。通过精准在受损神经周围注射药物,可以迅速阻断疼痛信号,为受损神经创造一个宝贵的“修复窗口”。大量证据表明,早期介入能显著降低后遗痛的发生率。

第二步:亚急性期(出疹后1-3个月)——巩固防线,防止死灰复燃

如果疼痛在此阶段仍未消失,意味着需要升级治疗方案。我们会评估您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并可能引入物理治疗等非药物手段,多管齐下,促进神经修复。


(▲AI图)

第三步:慢性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超过3个月)——多兵种协同,全力修复

如果您像许多患者一样,疼痛已持续数月,请千万不要放弃。我们拥有一个丰富的“武器库”:

1.药物升级:在口服药基础上,联合使用利多卡因贴膏或高浓度辣椒素贴片,在疼痛最剧烈的皮肤上形成“局部屏障”,精准打击,有效避免全身副作用。

2.微创与介入治疗:

①脉冲射频神经调节:像给“短路”的神经做一次精准的“理疗”,通过温和的脉冲电流调节其功能,使其恢复“冷静”,效果持久稳定。

②脊髓电刺激(SCS):对于非常顽固的剧痛,这是指南推荐的“终极方案”。通过在脊髓硬膜外植入一根细电极,发放微弱电流,从上游“覆盖”和“干扰”疼痛信号上传至大脑的神经元,被誉为“疼痛起搏器”,能为重度患者带来新生。

3.关注身心整体:长期疼痛常伴随焦虑、抑郁和失眠。在疼痛门诊,我们同样关注您的心理健康,通过综合干预,打破“疼痛-失眠-情绪恶化-疼痛加重”的恶性循环。


(▲AI图)

专家提醒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疼痛门诊朱立主任提醒:防优于治。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及其疼痛并发症最有效和经济的手段。

当“缠腰龙”留下的刻骨之痛,让您感到困惑和无助时,可前往疼痛门诊咨询。疼痛门诊医生将运用专业的评估手段和阶梯化的治疗策略,为您提供从起始到终结的“一站式”疼痛管理方案。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麻醉科 郑方坤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郑方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