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后建议老年人少洗澡!

为什么?因为死亡率很高!

据日本杂志《日刊现代》报道,日本每年因洗澡不当导致死亡的人数竟然多达1.4万人?!

而冬季,真正能养生的行为正被很多人遗忘!

冬季频繁洗澡,有个大麻烦

降温之后,回家冲个热气腾腾的澡,浑身都舒坦。然而这个看似平常的行为,竟然存在致命风险!

据日本杂志《日刊现代》报道,日本每年因洗澡不当导致死亡人数多达1.4万人,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竟占47%!

为什么洗澡会造成死亡呢?

原来问题的真相竟然出在洗澡的顺序上,并且这种错误很多人都在犯:

1洗澡先洗头

冬季多数人洗澡时习惯先洗头再冲身。冬季气温较低,脱衣后血液会集中流向头部和内脏,此时要是马上洗头,会使头部血液流动不畅。长期下来,可能会引发脑血管疾病。

2用过热的水长时间冲洗

不少老年人总喜欢用较热的水洗澡,而且一洗就是很长时间。然而水温过高会加速血液循环,使血管过度扩张,导致血压下降,大脑和心脏供血不足。同时,长时间待在密闭、缺氧的浴室环境中,更容易出现头晕、胸闷、气短等症状。

看到这里,可能会让很多人对冬季洗澡产生忌惮,但冬天硬扛着不洗,会让身上异味重、皮肤污垢堆积,反而容易增加感染风险。

正确的做法是:根据活动量、出汗情况调整洗澡频率,尤其是老年人尽量减少洗澡频率,这样做不仅降低风险,还有2个意外好处。

1保护皮肤

老年人皮肤本身就干,冬季洗澡太勤会洗掉皮肤表面的油脂,这层油脂能锁水还能防细菌,少洗反而能减少皮肤瘙痒、脱皮的麻烦。

2降低摔倒风险

老年人腿脚本来就没那么利索,平衡感也不如年轻人,稍不注意就容易脚底打滑摔着。少洗几次澡,就少几次进出湿滑浴室的机会,自然能减少摔倒的风险,

看到这里很多老人会犯愁,降温后洗热水澡本以为不仅清洁还能保暖养生,哪会想到还会有这么多风险!

小凤Emma:

小凤Emma检索到降温后想要保暖、养生,有一个比洗澡更安全、更有效的方式,但很多人忽视了!

多泡脚,花小钱办大事的养生

脚部是人体的 “第二心脏”,有 60 多个穴位,连接着全身的脏腑。降温后泡脚,不仅能驱散寒气,还能疏通经络,对老年人来说,简直是 “低成本、高收益” 的养生方式。

1泡脚能间接“运动”心肺功能

泡脚时,下肢血管扩张,血液流速加快,回心血量增加,就好像让心脏做了一个轻度的“有氧运动”,能锻炼它的泵血能力。同时,血液循环的改善也能促进肺部的气体交换。

2泡脚能放松大脑、改善睡眠

您有没有发现,泡脚泡得微微出汗时,整个人会特别放松,想睡觉?这是因为热水泡脚使血液更多流向脚部和下肢,大脑的供血相对减少,这种状态类似于“被动冥想”,能让过度活跃的神经系统安静下来。对于睡眠浅、入睡难的中老年朋友,这比吃安眠药安全多了。

泡脚虽好,但有2个误区要特别警惕:

1误区一、泡脚越久越好,泡到出汗越多越有效

很多中老年人泡脚时喜欢泡到浑身大汗,觉得这样 “排毒彻底”,甚至能泡 30 分钟以上。但对中老年人来说,泡脚时间过长,会导致下肢血管过度扩张,血液淤积在下肢,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出现头晕、心慌。

正确的时间是 15-20 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后背轻微出汗即可。

2误区二、泡脚时加各种中药、生姜、花椒,效果更好

很多中老年人泡脚时喜欢加生姜、花椒、艾叶,甚至各种中药包,觉得 “能驱寒、治百病”,但中老年人皮肤敏感,生姜、花椒的刺激性较强,容易导致皮肤发红、瘙痒。

而且中药包的成分复杂,很多长辈不清楚自己的体质,盲目使用可能适得其反。如果确实想加东西,建议先咨询医生,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不要随便跟风。

来源: 凤凰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