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电梯里碰到隔壁上小学的邻居家孩子,小家伙鼻子一直“哼哼呲呲”,还不停地念叨 “好冷”。我随口问了句是不是着凉了,孩子的妈妈立马满是无奈地大吐苦水:“唉,说起来就头疼!这孩子晚上总踹被子,一着凉就感冒。给用睡袋吧,又怕他热得慌,之前就捂出湿疹了,真是怎么弄都不对,难死我了!”
听她这么说,我瞬间有了共鸣,赶紧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很多家长都有这困扰,我家孩子小时候也这样,走了不少弯路后才摸索出规律,以下这些实用方法你可以试试,能少踩些坑。”
先搞懂:孩子为啥总踹被?
孩子的新陈代谢比成人旺盛,但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成年人觉得舒适的被子厚度,对孩子来说可能过于闷热,身体会通过“踹被子”散热,结果反而容易着凉,这也是很多家长“越怕孩子冻,孩子越容易病”的核心原因。
核心原则:判断穿盖是否合适,摸2个部位就够。
不用纠结“盖多厚”,睡前或夜里醒来,摸孩子的后颈和背部:
温热无汗:穿盖刚好,无需调整。
出汗潮湿:说明过热,赶紧减被子或衣物。
微微发凉:适当加一层薄毯,别猛地裹厚衣,避免温差过大引发感冒。
方法1:不穿睡袋也安心,盖被+穿衣技巧
先调环境:卧室温度控制在20℃—24℃,湿度保持50%-60%,减少孩子闷热或干燥不适。
穿衣选对:给孩子穿宽松透气的纯棉连体衣,替代厚重被子,就算踹被也能护住胸腹核心区域。
盖被讲究:材质优先选纯棉,厚度比成人少一层即可,避免厚重压身。
方法2:选对睡袋省心力,关键“选对不选贵”
如果孩子不抗拒,睡袋是夜间防着凉的好选择,重点看3点:
材质:首选竹纤维、精梳棉,透气吸汗、触感柔软,不刺激娇嫩皮肤。
款式:选分腿设计,不限制孩子翻身、活动,符合夜间睡眠习惯;尺寸略宽松,不勒胸腹、不卡手脚,无硬标签、少缝线,避免摩擦不适。
厚度:结合室内温度选:20℃-24℃选薄款(单层纯棉),18℃-20℃选夹棉款(薄棉填充,不压身),坚决不选过厚款,否则孩子会抵触过热。
总的来说,顺着孩子的体质调整室内环境、选对床上用品,既能减少着凉风险,又能呵护皮肤,家长和孩子都能安睡一整晚。邻居听了连连道谢,说这些方法简单好操作,回家立马试试。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温州市护理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