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芹在岭南地区又被称为“水芹菜”“河芹”,是伞形科水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岭南歌谣中,常有水芹的身影:“水芹青青溪边生,阿妈教我识药性;清热祛湿保安宁,一代一代传至今。”它是兼具食用与药用价值的时令食材。


中医认为其味甘、辛,性凉,归肺、胃经,可以清热、利水,治暴热烦渴、黄疸、水肿、淋病、带下、瘰疬、痄腮。《本草纲目》称其“治烦渴,疗崩中,补不足”。《千金食治》亦载其“益筋力,去伏热”。日常食用既能补充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又能调理湿热体质。水芹尤其适合潮湿气候下的身体需求,是典型的食药同源食材。


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对水芹的记载


(一)古代文献

《神农本草经》:“主女子赤沃,止血养精,保血脉,益气,令人肥健嗜食。”

《本草拾遗》:“茎叶捣绞取汁,去小儿暴热,大人酒后热毒、鼻塞、身热,利大小肠。”

《医林纂要》:“补心,去瘀,续伤。”

《随息居饮食谱》:“清胃涤热,祛风,利口齿咽喉头目。”


其他一些相关古代文献的记载如下。

治小儿发热,月余不凉:水芹菜、大麦芽、车前子。水煎服。

治小便淋痛:水芹菜白根者,去叶捣汁,井水和服。

治小儿霍乱吐痢:芹叶细切,煮熟汁饮。


(二)现代文献

相关现代文献显示,水芹含黄酮类、挥发油、膳食纤维等成分,具有抗炎、利尿及调节血压的作用,可辅助改善湿热型泌尿系统不适。


水芹中的芹菜素能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对慢性湿热型肠炎有一定缓解效果,且其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


水芹中的维生素C、维生素E及胡萝卜素含量较高,抗氧化能力较强,可减少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适合作为日常保健食材。


食疗方推荐


(一)凉拌水芹

材料:新鲜水芹300克,大蒜3瓣,香油、盐、醋适量。

做法:将水芹洗净,切段,入沸水中焯烫约30秒后迅速捞出,过凉水以保持爽脆。沥干水分后,加入蒜末、盐、醋和香油,拌匀即可。

功效:清热开胃,平肝降压。适用于肝火上炎导致的头晕目眩、口干口苦及高血压人群的日常辅助调理。


(二)水芹马蹄瘦肉汤

材料:鲜水芹200克(切段)、马蹄150克(去皮切块)、瘦肉200克(切片)、蜜枣1颗、姜片2片、盐少许。

做法:锅中加清水,放入姜片、蜜枣,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10分钟。加入马蹄煮5分钟,再放入水芹、瘦肉片,煮至瘦肉变色(约3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利尿、生津润燥,适用于夏季口干舌燥、小便短赤,或高血压人群辅助调理。


(三)水芹炒香干

材料:鲜水芹300克(去根切段)、香干200克(切条)、生姜3片(切丝)、小米辣1个(切圈,可选)、盐少许、生抽1勺。

做法:热锅冷油,下姜丝爆香,放入香干煎至微黄,盛出备用。同一锅中加油,放入水芹大火翻炒1分钟至2分钟。倒入香干、小米辣,加少许盐、生抽调味,翻炒均匀即可。

功效:清热祛湿、健脾开胃,适用于“回南天”食欲下降、肢体困重的人群。


(四)水芹鸡蛋饼

材料:鲜水芹150克(切细丁)、鸡蛋3个(打散)、面粉50克、盐少许、葱花少许、食用油适量。

做法:水芹丁放入鸡蛋液,加面粉、盐、葱花搅拌成无颗粒面糊。平底锅刷油,舀入面糊,小火煎至两面金黄(每面约2分钟)。切块即可,可搭配小米粥食用。

功效:补充营养、温和祛湿,适合早餐或加餐,老人、小孩均可食用。


拓展知识


水芹与毒芹的区分

水芹常被误认成有毒的“毒芹”,二者虽同属伞形科,但差异显著。从外观看,水芹茎秆中空、表面光滑,有明显节状凸起,叶片羽状分裂且边缘有锯齿,气味清甜;毒芹茎秆中空、表面有纵棱,气味刺鼻(类似农药味),叶片更宽大、边缘无明显锯齿,颜色偏深绿。毒芹含毒芹碱,误食会引发呕吐、抽搐,甚至危及生命,日常需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水芹,切勿采摘野生植株。


水芹并非“越凉越好”

水芹性凉,虽适合湿热体质,但并非所有人都需“纯凉”食用。中医食疗讲究“平衡”:脾胃虚寒者(易腹泻、怕冷)吃水芹时,可多加生姜、大蒜等辛温食材中和凉性;经期女性若体质偏寒,需减少水芹用量或搭配红糖;即使是湿热体质,也需控制食用量(每周2次至3次,每次150克至250克),避免过量导致肠胃不适,体现了“食药同源”中“对症食用”的核心逻辑。


水芹的四季吃法

值得一提的是,岭南人对水芹的药用部分和使用时机颇有讲究。民间认为水芹“春采嫩苗,夏取全草,秋冬用根茎”,不同部位、不同季节采收的水芹,其药效和食用价值有所不同。春季的水芹嫩芽最为清香,适合清炒;夏季的水芹茎叶粗壮,药用成分积累较多,适合入药;秋冬季的水芹根部药效更佳,常被用来泡制药酒。


水芹的岭南文化

水芹在岭南不仅是一种食材药材,更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因“芹”与“勤”谐音,水芹在岭南民俗中常被视为勤劳的象征。春节时,一些岭南地区有食用水芹的习俗,寓意新的一年勤勉致富、家业兴旺。清代广东诗人陈恭尹在《羊城竹枝词》中也写道:“水芹初绿芥初青,春圃泥深带雨锄。”这描绘了春季采摘水芹的景象,展现了水芹与岭南田园生活的紧密联系。


作者:胡世云 胡天若 李成辉

胡世云,新安中医世家第四代传人,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学术继承人,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临床中医学博士,广东省科普作家协会食药同源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天若,广州中医药大学2023级中医学9年制学生;李成辉,广东省中医院副主任医师,广东省科普作家协会食药同源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

来源: 广东科技报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