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像以前那样塞弹簧圈吗?”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诊室里,王阿姨(化名)拿着片子发愁,她的检查结果显示颈内动脉上有个宽颈的动脉瘤,像个鼓起的水泡,靠近给眼睛供血的分支。
黄晓松主任医师说:如果把这一颗宽颈动脉瘤里塞满线圈,线圈可能被水流顶住、又从门口露出来;而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是一截细密金属网管,像在原本凹陷、变形的血管里修了一截“新管道”,让血流顺着“新管道”走,不再直冲动脉瘤。瘤里没有了血流,慢慢会自发凝血、萎缩消失;更关键的是,网管表面会长上一层新的血管内皮,把裂口从根上封平,这就是所谓的“网罩”。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到底是什么?
它由镍钛或钴铬合金编成的支架,金属丝很细、孔很密,就像一个“网罩”,放到血管里会贴壁展开。它不是把瘤子“切掉”,而是把血流改道、把血管重建,让身体自己把瘤“收尾”。
很多人术后片子看上去瘤还在,不用慌——它需要时间:先让血流被“导走”,动脉瘤吸收不到血液中的养分,就慢慢沉寂,最后长出内皮把动脉瘤封死。
什么时候更考虑用“网罩”?
传统弹簧圈能解决大多数动脉瘤,但遇到宽颈、大或巨大型、梭形、血泡样或反复复发的动脉瘤,圈子容易不稳定或封不严;还有一些位于血管转弯处、牵涉重要分支的瘤,强行塞圈风险更高。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此时像“护栏+新内衬”,既稳血流、又给血管“换新”。(是否适合,最终由团队根据部位、形态、分支、血管直径和患者个人情况综合评估。)
手术过程和术后会经历什么?
大多数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植入术在全麻下即可完成,经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把导管送到颅内,把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精确释放在动脉瘤所在的那段血管上;有些大型动脉瘤会辅以少量弹簧圈,帮助早期减压和稳瘤。
术后通常会去重症监护病房观察一两天,早期可能有轻度头痛、疲乏;出院后医生会安排复查影像(如术后3–6个月、12个月等),观察动脉瘤的闭塞和支架内通畅情况。多数患者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安检不会响,磁共振在医生评估后也可以做。
为什么一定要按时吃抗血小板药?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本质是金属,早期最怕结血栓。因此从术前到术后的一段时间,需要双联抗血小板,之后再过渡到单药维持。药量、药种和时间长短因人而异,千万不要自行停药或换药;医院有时会做血小板功能或基因检测,帮助患者找到更合适的方案。
有没有不适合用“网罩”的情况?
如果无法规律服药复诊、近期有明显出血风险、对金属严重过敏,或瘤口涉及必须长期畅通的关键分支且无法保证通畅,我们会更谨慎;急性破裂期是否使用,要个体化评估。
任何血管内治疗都存在栓塞、出血、分支受累、再狭窄等风险,但规范团队+按时用药+按时复查能把风险降到合理范围。
黄晓松主任医师说:弹簧圈像“把动脉瘤填满”,血流导向装置则是“把路修直,把门封平”。当动脉瘤形态与位置让填塞变得困难时,“网罩”能让血流回到该走的路上,让身体自己把瘤子温和地、一步步“收场”。植入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后需要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日常生活做到位,时间就会站在你这边。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三病区 李雨婷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 李雨婷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