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常见误区。

胆囊切除术可以解决结石或炎症带来的疼痛,但并不意味着手术后就能随便吃。一项发表于《营养素(Nutrients)》的研究发现,胆囊切除后的相关症状与患者的饮食结构密切相关,不合理的饮食仍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腹胀甚至腹泻等问题。

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以帮助脂肪消化。手术切除后,胆汁虽仍由肝脏分泌,但会持续少量地流入肠道,缺乏原先的集中释放机制。当进食大量油腻或高脂食物时,胆汁供应无法同步增加,容易引起脂肪消化不良,从而出现腹胀、油便或腹泻。

该研究对术后胆囊切除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显示:高脂饮食、油炸食品、甜食和加工肉类摄入过多者,术后消化道不适发生率明显升高;而以蔬菜、水果、全谷物和瘦肉为主的膳食模式,有助于改善症状并促进肠道菌群恢复。这说明,胆囊切除解决了结石,但并没有升级消化系统。

此外,研究还指出,术后早期患者若过快恢复到高脂饮食,会刺激胆汁反流或肠道炎症,延长恢复期。医生通常建议:术后1~3个月内逐步过渡,从低脂、少量多餐到正常饮食,同时避免暴饮暴食与酒精刺激。

因此,胆囊切除后也应注意,健康的饮食仍是维持消化平衡的关键。真正的自由吃喝,来自身体恢复良好与饮食节制的双重平衡,而非手术后的误解性放纵。

参考资料:

[1] Polat F, Ekinci E, Tumer S, et al.AssociationBetween Dietary Intake and Postoperative Symptoms After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 in Patients With Gallbladder Disease.Nutrients.2024;16(8):1272.

作者:蒋永源 第三军医大学内科硕士

审核:王元宇 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

来源: 科学辟谣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