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白蜡树”吗?听到“白蜡树”这个名字是不是就会自然联想:这树产白蜡?

答案是,树本身不会产白蜡,而树上有一种可爱的小虫子生产“白蜡”,那就是白蜡虫。这是一段关于人与动植物之间精妙协作的故事。

白蜡树,木犀科的落叶乔木,是中国本土常见的乡土树种。它之所以得名,正是因为它与白蜡生产的密切关联。它的树皮、枝条为白蜡虫的生长发育提供了理想的附着面和营养来源。可以说,白蜡树是一位慷慨的“房东”,为“租客”白蜡虫提供了安身立命之所。

白蜡是以白蜡虫雄虫分泌物为原料,我国利用白蜡虫生产白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元朝代。农户会在特定的季节,将携带有白蜡虫卵的“虫包”绑在白蜡树的枝条上,等待若虫孵化并自行上树。雄虫在树枝上固定后,便开始约2-3个月的泌蜡期。在盛夏时节,当蜡层厚度达到顶峰时,人们便会砍下布满蜡花的枝条,进行采集。采集下来的带蜡枝条经过热水蒸煮便可以得到白蜡。

除了白蜡树,适合放养白蜡虫的寄主植物还有女贞树,女贞俗称冬青树,常绿灌木,在中国华东、华南、西南及华中均有分布,很适合放养种虫。

中国用蜡历史长久,已有三千年余年的历史,蜡料主要来自两种昆虫蜡,即黄蜡(蜂蜡)和白蜡(虫白蜡)。白蜡制作不仅仅是一门生计,更是一份千年手艺,现在我国很多地区都在为传承手艺和振兴白蜡文化作努力。

当你在街角欣赏着白蜡树的四季变化时,会不会也想哪天亲自去体验一下白蜡制作呢?


来源: 蝌蚪五线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