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老年朋友们:

我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的一名护士长。在我工作的这些年里,我见过太多老年患者被“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或“生蛇”)所折磨。更让我心痛的,是那些因为走入误区而加倍承受的痛苦。

误区一:忍出来的痛,让他夜不能寐

张大爷被家人搀进来时,一直用手紧紧抵着左侧的腰肋,每一步都走得艰难。当他撩起衣服,我看到的是水泡虽已干涸,但大片皮肤却透着诡异的暗红色,像被火燎过一样。我轻轻一触,他整个人就猛地一缩。

他声音带着颤抖说:“我这腰像有无数根烧红的针在扎,又像通了电,与衣服擦一下都像剥掉一层皮,我已经整整一个月没睡上一个安稳觉了!”说着,眼泪就在他深陷的眼眶里打转。我心里一酸,这位年轻时能扛百斤粮的硬汉,竟被疼痛折磨得如此脆弱。因为初时“熬一熬”的想法,他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病毒深深伤害了神经,留下了这顽固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看着他被疼痛吞噬的样子,我多么想告诉所有的老人:疼痛,不是忍耐的勋章,而是身体求救的信号。

误区二:敷上去的“爱心”,成了雪上的霜

李阿姨来的时候,眼神躲闪,迟迟不愿让我们看她的背。当她终于解开衣衫,一股异味传来,我的心揪紧了——那片带状疱疹的创面上,糊着黑绿色的草药渣,周围皮肤红肿发烫,几个水泡已经破溃流脓,分明是严重的细菌感染。

阿姨带着哭腔说:“是我姐姐找的偏方,说敷上就好,谁知道越来越疼!”我看着这位一心相信家人好意、也深信偏方的阿姨,既心疼又无奈。那厚厚的药渣,仿佛承载着家人沉甸甸的关心,却不幸成了细菌滋生的温床,让阿姨承受了第二重痛苦。我一边小心地为她清创,一边心想:这份来自亲人的“爱心”若无科学的指引,反而会成为刺向身体的利刃。

误区三:一下下烫下去的,是撕心裂肺的痛

最让我触目惊心的,是那位沉默的陈老伯。他咬着牙,颤抖着撩起衣角的那一刻,我们整个诊室的医护人员都倒吸了一口冷气——在他腰腹的疱疹群中,竟赫然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圆形、焦黑的烫伤疤痕,与晶莹的水泡交织在一起,惨不忍睹。

他老伴在一旁抹着眼泪说:“他听人说,用烟头把‘蛇头’烫死,病就好了,他硬是忍着一声没吭啊!”我的眼眶瞬间湿了,那是怎样的一种绝望和错误信念,才能让一位老人对自己下此狠手?这哪里是在治病,这分明是在用一种痛苦去掩盖另一种痛苦,最终让疼痛深入骨髓。我握着他粗糙的手,声音哽咽:“老伯,病毒是烫不死的,它怕的是科学的药!”

亲爱的叔叔阿姨们,作为每天与疼痛打交道的人,我比谁都更了解您们的坚强,也更心疼您们的隐忍。但面对带状疱疹,请收下我这三句叮嘱:

1.莫拖延,及早就医是关爱自己。一旦身体单侧出现刺痛和红疹水泡,请第一时间来疼痛科或皮肤科。治疗有“黄金72小时”,早一步治疗,就少一分后遗剧痛。

2.信科学,偏方土方是温柔陷阱。请相信您的医生和护士,我们会用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为您治疗。保持创面清洁,比任何“秘方”都重要。

3.拒绝伤害,火燎土埋是致命误区。带状疱疹是病毒感染,任何自残式的“疗法”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此外,现在有了带状疱疹疫苗,是预防此病发生、避免痛苦的最有效手段。这不仅是健康投资,更是对晚年生活质量的守护。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