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常见误区。

胆囊炎之所以被称为隐形病,是因为许多患者在没有明显疼痛或症状时,常常误以为病情轻微,不必治疗。然而,慢性胆囊炎并不是小问题,而是一种长期、反复的胆囊炎症过程,往往由多次急性发作或长期结石刺激引起,会导致胆囊壁增厚纤维化功能退化

研究指出,慢性胆囊炎的无痛并不代表无害。即使在症状轻微或仅表现为轻度消化不良的阶段,胆囊内部也可能已存在反复炎症和慢性黏膜损伤。这种持续低度炎症不仅影响胆汁排泄,还可能造成胆汁淤积细菌感染甚至形成胆囊结石胆囊癌的高危基础。在部分患者中,病变过程极为隐匿,直到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胆囊穿孔胆管炎或胆囊癌)时才被发现。

慢性胆囊炎应当积极管理而非拖延观察。虽然止痛药或保守治疗可以暂时缓解不适,但无法阻止胆囊壁的病理性改变。根治性治疗仍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首选,可防止复发与恶化。此外,对于不适合手术的高风险患者,也可通过经皮引流抗生素营养支持等方式缓解炎症并稳定病情。

因此,“不痛就不用治”的想法极具误导性。慢性胆囊炎不是小问题,而是一个可能悄无声息、却逐步损害胆囊乃至全身健康的慢性疾病。早期规范治疗不仅能避免急性发作,还能显著降低长期并发症风险。

参考资料:

[1] Alsheef FH, Alotaibi FI, Almudari SH, et al.Acute vs Chronic Cholecystit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pproach.TPM.2025;32(S1):391–395.

作者:蒋永源 第三军医大学内科硕士

审核:王元宇 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

来源: 科学辟谣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