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芸芸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主治医师

审核:吕秀章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主任医师

大家拿到的心脏超声报告单通常包含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测量数据,第二部分是描述,第三部分则是结论和诊断。在描述部分,大家常常会看到很多“让人头大”的名词描述,比如室壁运动幅度减低、局部室壁变薄/扩张/向外膨出、局部室壁回声异常等等。这些名词都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室壁运动幅度减低

这里的室壁运动幅度,分为两种情况。在报告描述中,大家可以留意一下,是弥漫性运动减低,还是节段性运动减低,这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

节段性运动减低,多数时候预示着这个人可能患有冠心病。而弥漫性运动减低,原因就比较复杂了,它大多不是由冠心病引起的。当然,在某些严重的冠心病病例中,比如三支冠状动脉都发生病变,长时间处于缺血状态,也会导致弥漫性运动减低。但在多数情况下,弥漫性运动减低是由于心肌本身代谢出现问题,而并非冠状动脉的原因。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当我们看到节段性运动减低的描述时,比如心脏依据冠状动脉的供血区域,被划分为17个节段,报告中说某某节段运动幅度减低,这很可能意味着是冠心病。因为心肌缺血必然会影响心肌的运动。反过来说,如果某一段心肌运动不佳,那就预示着供应这一块心肌的冠状动脉存在狭窄,进而可以推断这个人患有冠心病。

局部室壁变薄、扩张、向外膨出

这种描述往往预示着一种比较严重的情况,是心肌梗死后的表现。当一个人发生心肌梗死,如果某一条冠状动脉完全堵塞,就会造成某一块心肌梗死。所谓梗死,就是这部分心肌细胞全部死亡,后期会形成瘢痕组织。这一块没有活性的心肌,会带来什么后果呢?室壁会逐渐变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还会向外膨出。我们知道,心脏收缩的时候,正常的室壁会像一个泵一样,同时进行增厚和收缩。但这一块变薄的心肌,已经没有了收缩能力。在心脏收缩时,由于压力的作用,它不但不收缩,反而会向外膨突,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的诊断可能就是室壁瘤。

室壁瘤是心肌梗死以后的一种并发症,它对心脏功能的影响非常大。正常情况下,每个室壁都会齐心协力地一起收缩,共同完成心脏的泵血功能。可一旦形成室壁瘤,在其他室壁收缩的时候,它却向外膨出,不是收缩而是扩张,这种反向运动我们称之为矛盾运动,它会严重降低心脏的功能。如果在超声报告中看到这样的描述,很可能就会诊断为心肌的室壁瘤。

具体在哪个部位出现室壁瘤,超声报告上会写得非常清楚,比如心尖、前壁、室间隔或者后壁的室壁变薄,向外膨突,报告就会相应地诊断为该部位的室壁瘤。

局部室壁回声异常

心脏壁主要是心肌构成的,就像心脏的“肌肉层”。用超声仪器观察时,正常心肌会呈现出“中等偏下”的回声。

“回声异常”最常见的原因是和心肌梗死有关。如果有人曾经发生过心肌梗死,梗死部位的心肌细胞会逐渐坏死,失去活性。这些坏死的心肌不会一直保持原样,时间久了会慢慢变成像“瘢痕”一样的纤维组织,就像皮肤受伤后结疤,心肌坏死部位也会形成“心脏瘢痕”。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当超声照到这些瘢痕组织时,情况就变了。瘢痕的回声会明显增强,和周围健康心肌的温和回声不一样,这就是“局部室壁回声异常”。简单说,看到这个结果,往往意味着心脏某个部位已经形成了心肌瘢痕,是曾经发生过心肌梗死的“痕迹”。

瘢痕化的心肌是没有功能的。就像结疤的皮肤没有正常皮肤的弹性,瘢痕心肌也没法像健康心肌那样收缩、助力心脏泵血。所以发现“局部室壁回声异常”,其实就是提示存在陈旧性心肌梗死,也就是过去发生过的心肌梗死。

这种情况必须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如果瘢痕范围比较小,可能对整个心脏的泵血功能影响不大;但如果瘢痕范围大,就会直接拖累心脏的整体功能,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心脏问题。所以千万不要忽视这个检

查结果,及时就医才是关键。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