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兴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主治医师
审核:李永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主任医师
一、什么是耳鸣?
耳鸣是指在没有外界声源的情况下,耳朵或头部感受到的异常声音,如嗡嗡、蝉鸣、嘶嘶或轰鸣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15%-20%成年人经历过耳鸣,其中5%受其严重影响。
二、耳鸣的常见类型
1.主观性耳鸣
占临床病例90%以上,仅患者能感知,无客观声源。
常见原因:内耳毛细胞损伤(如噪声性聋)、听神经异常放电、中枢听觉通路紊乱。
典型表现:高频蝉鸣声(耳蜗病变)或低频轰鸣声(梅尼埃病)。
2.客观性耳鸣
他人可通过听诊器或仪器检测到声源。
主要类型:
血管性:与心跳同步的搏动性杂音(如乙状窦憩室、颈静脉球高位等)。
肌源性:节律性咔嗒声(腭肌痉挛等)。
咽鼓管异常开放:呼吸声样耳鸣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其中,病因不明的主观性耳鸣又称“特发性耳鸣”,临床常见且难以治愈,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三、特发性耳鸣可能的病理机制
特发性耳鸣的发病机制复杂,至今未被完全解密,主要有以下几种假说:
1.外周代偿失调:耳蜗毛细胞损伤后,听神经自发异常放电(Jastreboff神经生理模型)。
2.中枢重塑异常:丘脑-皮层环路过度活跃(fMRI显示初级听觉皮层灰质增厚)。
3.心理生理耦合:边缘系统激活导致情绪-听觉网络交叉敏化。
四、急性期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口服或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减轻内耳炎症反应。
改善微循环: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前列地尔等增加耳部血供。
神经营养:甲钴胺片等促进神经修复。
物理治疗
高压氧治疗:发病1周内实施,提升内耳氧浓度。
经颅磁刺激:调节听觉皮层异常放电。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五、慢性期管理方案
1.声治疗技术
精准掩蔽:通过助听器或白噪音设备生成与耳鸣频率匹配的声音(如4000Hz耳鸣采用3500-4500Hz缺口音乐),每日30-60分钟,可降低大脑对耳鸣的敏感度。
习服训练:长期使用自然音(如流水声)帮助听觉系统适应耳鸣,研究表明3个月后致残量表评分显著改善。
2.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CBT):通过心理咨询改变患者对耳鸣的负面认知,正确接纳认识耳鸣,与之“和平共处”,焦虑缓解率达60%,正如本文题目,将其当成一种自带的“交响乐”,这也是治疗耳鸣最有效的方法。
正念训练:结合生物反馈技术,减少耳鸣相关的睡眠障碍。
3.中西医结合
耳穴注射:维生素B12注射耳迷根穴改善微循环。
针灸疗法:选取听宫、翳风等穴位调节气血。
六、生活方式干预
1.听觉保护
避免长时间使用音量>60分贝的耳机,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
2.营养与运动
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及补充锌、镁元素(如牡蛎、坚果等)可改善内耳代谢。
3.改变生活方式
避免过度劳累、熬夜、高压力状态和过度情绪紧张。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中华医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