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洁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张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
众所周知,脑梗死这种疾病发病急、风险高,而CT 检查能快速区分脑梗死与脑出血,这两种疾病症状相似,但治疗方向完全相反,前者需溶栓抗凝,后者需止血降压,CT的快速鉴别可直接避免治疗错判,更能以高效、易操作的优势,为患者抢出黄金救治时间。
所以通常情况下,如果CT已经明确诊断了,就不需要再做磁共振的检查了。
不过,有些患者仍需要进一步做磁共振。比如脑干、小脑这些位置,受颅骨骨质伪影干扰,CT 图像常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医生单靠患者症状又没法确定梗死具体在哪,这时候就需要做磁共振来明确。
另外,磁共振的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很实用,能在脑梗死超早期就显示出病灶,这个时候,病灶会呈现出特别亮的“高信号”,医生常把这种现象叫做“灯泡征”,一眼就能发现病变,对诊断帮助很大。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但要注意,磁共振检查有禁忌证,必须先排除。比如患者体内有金属植入物,或者装了心脏起搏器等,都不能直接做磁共振,因为强磁场可能导致金属植入物移位、起搏器功能紊乱,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如果患者病情严重,需要依赖急救设备,也需先更换为磁共振兼容的特殊急救设备,确保生命体征稳定后才能开展检查。
当然,对于磁共振成像检查来说,也有“一站式”选择,它包含磁共振平扫、磁共振灌注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可以同时评估脑组织病变、血流灌注及脑血管狭窄情况,避免患者多次往返检查。
其中,磁共振灌注成像目前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需打对比剂,和 CT 灌注成像类似,需要注射对比剂才能完成检查。
第二种是不用打对比剂,即ASL 技术,这是磁共振的新技术,全称叫“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不用打对比剂,就能清晰看到大脑功能性的血流变化。如果患者对对比剂过敏,或者担心有不良反应,就可以选这种方式。
在进行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时,不少患者会感到有些不适,其中噪音较大是最突出的缺点。这是由于磁共振检查依赖强磁场与射频脉冲工作,射频脉冲激发原子核时会产生机械振动,发出 80-120 分贝的噪音,类似地铁进站或电锯工作的声音,可能让患者出现烦躁、耳鸣等不适症状。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为了减轻噪音影响,医护人员会给患者佩戴降噪音耳机,但即便如此,患者还是能听到声音。不同的磁共振检查序列,产生的噪音大小可能不一样,但只要是磁共振检查,就一定会有噪音。
除了噪音问题,还有一部分患者因为检查需要注射对比剂,注射后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度的不良反应。比如,有些患者会感觉轻微发热,还有些患者身上可能会长出小小的皮疹。遇到这种情况,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针对性处理,并且让患者留下来观察一段时间。
如果在观察的 30 分钟内,患者没有出现其他不适,医护人员就会建议患者回家。回家后,患者只要多喝些水,通过增加排尿帮助对比剂更快排出体外,减少对比剂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后续一般不会再出现不适。
当然,也有极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过敏反应,不过大家不用过于担心,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医生会立刻根据患者的症状采取专业的救治措施,多数患者能快速脱离危险。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中华医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