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洁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程晓光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主任医师

磁共振成像(MRI),又被普遍称为核磁共振检查、核磁。

一提到“核磁”,很多人会想到“核辐射”,其实核磁中的“核”是指人体组织细胞中的“氢原子核”,而非能产生辐射的“放射性核素”。为避免歧义,推荐采用磁共振成像这一专业说法,替代核磁。

MRI的成像原理主要是利用强大的磁场与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特定无线电波作用下产生磁共振现象。所以它没有任何辐射,是一项完全无创的影像检查。

MRI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凭借对软组织的高分辨力和无辐射优势,已成为神经、肌肉骨骼、腹部盆腔等系统疾病诊断的关键手段。不过,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做这项检查,以下四类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1.危重患者:这类患者通常需要吸氧、心电监护等抢救设备。磁共振检查室存在强磁场,若所用设备不兼容,不仅会失效,金属设备还可能被磁场吸向仪器,造成危险。而且,磁共振检查时间较长,至少 5-10 分钟,危重患者往往难以坚持。如果 CT 能解决诊断问题,一般不建议选择磁共振。

2.有幽闭恐惧症的患者:磁共振检查仪器的孔径通常为60厘米,属于狭小空间。这类患者进入后易出现恐惧、心跳加快、出汗等反应,严重时甚至无法完成检查,需及时退出。

3.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比如骨折后植入金属固定物、动脉瘤术后放置金属夹、安装了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必须先和手术医生确认植入物是否“磁共振兼容”,现在多数植入物都是磁共振可以兼容的。若不兼容,绝对不能进入检查室 ,否则可能导致心脏起搏器失效,或金属植入物移位,造成体内损伤。

4.孕妇:孕妇是否能做磁共振,需根据病情判断。如果病情需要,不能因怀孕就完全拒绝检查,以免延误治疗带来更大风险。目前研究既未证明磁共振对孕妇绝对安全,也未证实其有明确危害,且后期还可通过磁共振筛查胎儿畸形,只是孕早期孕妇可能会有顾虑。

此外,磁共振检查通常需要预约。即使预约时未说明上述情况,检查前医生也会再次确认。这是为了保障患者安全,若有不理解,可向医生咨询。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对于患者来说,在进入磁共振成像检查室之前,患者必须取下身上所有金属物品,这一点至关重要,可不少人容易忽视,甚至因此引发危险。

比如曾经有患者没留意兜里的钥匙,一进检查室,钥匙就突然飞了出来,还把鼻子划破了;还有人兜里装着硬币,进入后硬币飞出划伤了脸。这些都算是轻微意外,但即便只是小小的钥匙和硬币,也能造成伤害,因此千万不能认为,“不起眼就没关系”。

更严重的是,可能发生致死事件。比如有重症患者需要靠轮椅或病床移动,家属不理解为什么轮椅或普通病床不能推进检查室,执意将患者直接推进去。此时,我们会用真实场景下视频,为这位家属演示:将一辆空的金属轮椅推进检查室,轮椅瞬间被磁体强力吸附过去,且十分牢固、难以挪动。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轮椅上有患者,那么患者可能会被夹在中间,造成死亡。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其实,医院有专门的“磁共振兼容床”,能安全推入磁共振室。因此,即便患者行动不便、家属搬运费力,也必须先把患者转移到无磁床上,再推进检查室。这个步骤看似麻烦,却是保障安全的关键,绝对不能省略。

总之,磁共振成像是无辐射、高精准的重要检查手段,但并非人人适用。无论是提前确认自身是否属于需谨慎评估的人群,还是检查前严格取下金属物品,每一步都是保障安全与检查效果的关键。若有疑问,应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才能让这项检查更好地为健康诊断服务。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