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德左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主治医师

审核:王维虎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

在肝癌放疗领域,我们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肝癌术后放疗的相关研究。研究证实,若患者手术的安全切缘不足,不仅肿瘤复发率会升高,预后也较差。在术后加入放疗后,完全能达到根治手术的效果。我们的研究数据显示,这类患者术后加做放疗,其五年生存率可达70%,治疗效果十分理想。

除此之外,对于早期肝癌,尤其是肿瘤直径小于5cm的情况,可采用立体定向放疗。大量数据表明,只要放疗范围恰当、剂量合适,患者接受立体定向放疗后的三年局部控制率能达到86%,同样是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还有一种重要的联合方案,即放疗与介入治疗的配合。若肿瘤仅接受介入治疗,肿瘤完全缓解或部分缩小的概率总体约为35%;但在介入治疗基础上再加入放疗,近期有效率可翻倍,达到70%以上。从长期生存来看,晚期肝癌患者仅接受介入治疗时,三年生存率约为18%;而在介入治疗后叠加放疗,三年生存率能翻倍至36.7%。由此可见,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加入放疗后,部分患者可实现肿瘤根治,部分患者则能有效延长生存期。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另外,部分晚期肝癌患者可能出现骨转移并伴随疼痛,这类患者接受放疗后,疼痛缓解率可达80%。因此从专业角度而言,放疗可应用于不同分期的肝癌患者,通过合理运用现有放疗技术,完全能够实现肿瘤根治、延长患者生命、有效减轻症状等目标。

但需要注意的是,绝大部分肝癌患者都伴有肝炎、肝硬化,放疗难免会对肝脏造成一定损伤,可能引发病毒复活,还可能加重肝脏损伤。因此,医生在做肝癌放疗同时也会为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与保肝处理,尤其在治疗方案设计上,必须兼顾安全与有效,比如在放疗剂量选择上需精准把控,在射线入射方向上也要遵循特定原则,让射线从更贴近肿瘤的方向进入,避免或尽可能减少射线照射到正常肝脏区域,以此实现肿瘤局部高剂量放疗,同时更好地保护正常肝脏组织。当然,这些都属于技术层面的要求,这也意味着肝癌放疗对放疗医生的判断能力与临床经验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尽管肝癌患者数量多、符合放疗适应证的患者也不少,但当前能高质量开展肝癌放疗的单位还不算多,需进一步推动普及。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只需积极配合治疗即可。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肝癌放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副作用可能与前序治疗的副作用叠加。比如患者此前接受过介入治疗或射频消融,可能已出现肝功能异常,还可能存在血象异常等情况。所以在肝癌患者接受放疗前,医生需先评估其前序治疗的副作用,例如检测肝功能、血象指标,只有当这些指标相对恢复正常后,才能更好地开展后续放疗。

而与放疗直接相关的副作用,常见的有乏力、食欲下降。此外,肝脏属于腹腔脏器,周围毗邻胃、肠、肾脏等器官,局部放疗后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消化系统反应,可能出现恶心甚至呕吐等症状。

对于经验丰富的放疗医生而言,在治疗前就会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并且会对潜在副作用进行预处理,比如治疗前就酌情开展保肝、升血、止吐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求肝癌患者每周必须复诊一次,一方面让患者反馈身体不适等主诉,另一方面,尤其是针对肿瘤较大或分期较晚的患者,医生会每周监测其血象、肝功能,根据指标变化实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治疗顺利完成。

我个人一直有个习惯,也常跟学生和团队强调,肝癌患者治疗期间,每周必须复诊,如果患者未按时复诊,我会主动打电话把患者“追”回来复诊。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确保治疗能顺利完成,避免因副作用未及时处理导致治疗中断,进而影响疗效。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