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审核:傅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主任医师

支气管结核,作为一种特殊的结核病类型,主要指结核分枝杆菌侵犯支气管黏膜、黏膜下层甚至软骨及周围组织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与肺结核密切相关,但又有其独特性。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支气管结核并非孤立存在,多数情况下与肺结核并发,发病与肺结核密切相关。结核菌被吸入人体后,通常首先在肺部形成感染灶。当肺结核患者咳嗽时,含有大量结核菌的痰液通过支气管排出。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咳嗽剧烈导致支气管黏膜破损,结核菌就可能在这些破损处定居并引发感染,从而发展为支气管结核。

支气管结核和肺结核一样,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会将含有结核菌的飞沫排放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可能感染结核菌。此外,接触被结核菌污染的痰液、唾液或物品也可能造成传播。

关于支气管结核的发病率,国外研究数据显示,高达44% 的肺结核患者可能并发支气管结核。国内虽无精确统计,但估计至少有20%-30% 的肺结核患者会合并支气管结核。这一数据难以精确统计的原因,是因为确诊支气管结核需要支气管镜检查,而该检查有一定痛苦,不能作为普及性筛查手段。

传统认为结核病好发于年轻人,但支气管结核的年龄分布相当广泛,从儿童到老年人都可能患病。随着人口老龄化,中老年人也成为结核病的高发人群。在性别分布上,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激素代谢水平有关,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咳嗽是支气管结核最突出和最早期的症状。由于结核病变在支气管壁产生分泌物和坏死物,这些物质刺激气道引发咳嗽。随着病情进展,可能逐渐出现气短、憋气等症状。如果支气管狭窄严重,可能导致远端肺组织肺不张,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

支气管结核的诊断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当肺结核患者出现明显咳嗽,或肺部病变好转但咳嗽改善不明显时,应警惕支气管结核的可能。影像学检查如CT可显示支气管管腔是否通畅、有无扭曲或阻塞病变。但最终确诊往往需要支气管镜检查,直接观察支气管内部病变情况。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支气管结核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严重并发症。由于支气管管腔本来就不粗(男性主气管直径约2厘米,女性更细),病变发展可能导致管腔狭窄。结核炎症愈合后形成的瘢痕组织会沿长轴收缩,使支气管管腔进一步变窄,严重时可能导致远端肺不张,影响肺功能。

支气管结核治疗需要根据病变阶段和特点采取不同策略。早期以炎症为主时,可采用局部给药。通过支气管镜清除坏死物后,直接向病变部位注射抗结核药物,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对于增殖型病变(硬结组织),可采用冷冻治疗,通过低温冻死结核组织及其营养血管,使坏死物脱落;对于已经形成狭窄的病例,可采用球囊扩张技术,将狭窄部位撑开,恢复气道通畅;对于反复收缩的严重狭窄,可短期放置支架(不超过3周)防止再狭窄。世界卫生组织虽不推荐对良性病变使用金属支架,但短期使用被认为是安全的。

绝大多数支气管结核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以痊愈,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阻止病变进展为不可逆的支气管狭窄和肺不张。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