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贵如 北京市健宫医院骨伤科 副主任医师
审核:鲁 英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 主任医师
平足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扁平足。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且通过矫形鞋矫正或者适当锻炼都无法改善时,就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了。比如,足部的肌腱出现明显变性,导致拉力不足,甚至断裂;或者骨骼出现异常,存在畸形问题。
不过,在疼痛发作时,还是可以先用一些消炎止痛药暂时缓解疼痛,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想要实现长期的功能改善、显著降低症状复发风险,那么手术治疗会是更合适的选择。
治疗平足症的手术方法多种多样,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软组织手术和骨的手术。
软组织手术主要针对足部的肌腱和韧带进行修复重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胫后肌腱的修复和重建手术。在进行这项手术时,医生会利用屈趾肌腱或者胫前肌腱来对受损的胫后肌腱进行修复,帮助恢复其正常功能。
如果患者做的是肌腱手术,术后通常需要进行石膏固定,一般石膏固定的时间是 6-8 周。在此期间,要密切观察石膏是否对脚部造成压迫,因为如果石膏压迫过紧,可能会导致压疮的产生。一旦发现石膏有压迫的迹象,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此外,手术后经过一段时间,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萎缩的情况,或者石膏会出现松动。当出现这些情况时,需要及时找医生对石膏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石膏的固定效果。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2.内侧韧带的修复手术。这里所说的内侧韧带,包括弹簧韧带等,通过修复这些韧带,能增强足部的稳定性,改善平足症状。
骨的手术主要是通过调整骨骼畸形、纠正骨骼错位、改善骨骼退变,同时恢复足弓正常解剖结构与足部力线传导,从而改善平足症状,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跟骨的截骨术。通过对跟骨进行截骨,调整跟骨的形态和位置,从而改善足弓的结构。过去进行骨的截骨手术时,通常会使用钢针、钢丝来固定骨骼,这种固定方式不够稳固,术后还需要打石膏。但现在,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已经开始使用更加精确、可靠的钢板螺钉进行固定。这样一来,骨的手术相对就更可靠了,术后也不一定非要打石膏。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2.足外侧柱延长手术。这种手术主要是针对足的外侧柱进行处理,通过延长外侧柱,来纠正足部的畸形,恢复正常的足弓高度。
3.关节融合手术。对于有明显中足和后足骨关节退变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关节融合手术,将病变的关节融合在一起,以减轻疼痛,恢复足部的稳定性。
在现在的平足症治疗中,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医生往往会同时实施软组织手术和骨的手术。这是因为这类患者不仅存在骨结构的异常,通常还伴有韧带和肌腱的异常。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治疗,既调整好韧带,纠正骨骼畸形,又让脚部有足够的动力来维持正常状态,才能帮助患者恢复到正常的足弓。
不管进行的是哪种类型的平足症手术,术后都要密切观察伤口和肢体末端的状况:
1.伤口观察。要注意观察伤口是否有感染的迹象,比如伤口红肿、发热、有脓性分泌物等,同时还要关注伤口的愈合情况,看是否存在愈合不良的问题。如果发现伤口有异常,要及时就医。
2.肢体末端供血观察。要留意肢体末端,主要是脚趾的供血情况,观察脚趾的颜色是否正常,比如是否发紫、苍白,触摸脚趾看皮肤温度是否正常,以及脚趾的活动是否正常。如果发现肢体末端供血出现问题,必须立即告知医生,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中华医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