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忠宝 北京市丰台区中医医院(南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审核:鲁 英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 主任医师
提到“踇外翻”,大家并不陌生,它作为一种常见的足部问题,可以悄悄影响我们的生活。今天就用通俗的语言,带大家全面了解它。
简单说,踇外翻就是大脚趾向外偏斜,偏得超过了正常范围的足部畸形。
那“正常范围”是多少呢?正常情况下,大脚趾和第1跖骨的夹角会在15度以内。如果因为某些原因,这个夹角超过了15度,那就可以初步判定为踇外翻了。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踇外翻的原因有很多,目前比较明确的可以分成两大类: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1.先天因素:从小就可能有,进展更快、更严重
这类情况简单理解就是天生足部条件不太好,主要和遗传、胚胎发育有关,通常在孩子七八岁、十来岁时就会显现,医学上叫“先天性踇外翻”。
一种情况是骨骼关节问题,比如小腿、脚踝、脚掌、大脚趾的骨头结构天生就有异常,给后续偏斜埋下隐患;另一种情况是软组织问题,比如足部的韧带、肌腱、筋膜天生比较薄弱,或者力量不平衡,无法稳定住关节位置,时间一长大脚趾就容易偏斜。
这类天生的踇外翻,进展速度一般比较快,最后畸形的程度也会更重。
2.后天因素:很多是生活习惯或伤病导致的
后天因素更常见,大多和我们的日常行为、身体伤病有关。
比如穿鞋不当,这是最普遍的原因之一,比如长期穿高跟鞋、鞋头太尖的鞋、挤脚的小鞋,会一直挤着大脚趾,慢慢把它推得向外偏;
又比如脚崴了、被砸到,伤到了足部的韧带、肌腱或关节囊,导致关节不稳定,进而引发畸形;
还有一些足部炎症会破坏韧带、肌腱的结构和功能,让它们失去稳定关节的能力;
另外,得过大脑炎、脊髓灰质炎,或者下肢神经受了伤,会导致足部肌肉力量变弱、力量不均衡,没法“拉住”关节,时间长了就会出现畸形。
踇外翻不会危及生命,但会影响外观,夏天穿凉鞋、拖鞋时,歪掉的大脚趾会显得不好看,很多人会因此不敢光脚或穿露趾鞋;还会引发疼痛,因为大脚趾变形,穿鞋时会和鞋帮、鞋头摩擦,走路时也会有挤压痛,光脚不穿鞋时可能不疼,但一穿鞋就难受;如果不干预,大脚趾会越歪越厉害,后续可能还会影响其他脚趾的形态;严重时,疼痛会让人大幅度活动受限,比如没法跑步、爬山,甚至日常走路都持续疼,影响正常生活。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治疗踇外翻主要根据畸形的严重程度,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如果踇外翻刚出现、程度比较轻,也没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史,可以先试试保守治疗,目的是减轻疼痛、放慢畸形进展速度。
首先要选对鞋子,别穿高跟鞋、鞋头尖或挤脚的鞋,尽量选鞋跟矮、鞋面软、鞋头宽松的鞋,给脚趾足够的空间;其次要锻炼足肌,比如光脚在沙地上走路,能增强足部肌肉力量,帮助稳定关节;如果疼得明显,可以遵医嘱用外用或口服的消炎止痛药,也可以用热敷、理疗等方式减轻不适。
如果踇外翻已经很严重,比如畸形明显、疼痛难忍,或者是先天性踇外翻,进展快,保守治疗没效果,就需要考虑手术。
对于先天性踇外翻的手术时机,需结合孩子的骨骼发育情况判断。若儿童期就出现明显畸形、进展快且伴随疼痛,可先通过软组织矫正术延缓畸形发展;若畸形持续加重,建议在青春期后,16-18岁左右,骨骼基本闭合成熟,尽早进行骨性矫正术,避免成年后畸形更严重、手术难度增加。
而后天性踇外翻要看“情况”不看“年龄”。比如30岁出现畸形,40岁就很严重了,就需要手术治疗;但如果30岁出现,到50岁还不重、没明显疼,也可以不手术。主要看畸形程度、进展速度、是否有症状,以及个人对外观、功能的需求;
对于高龄患者来说,只要老人身体状况好,没有手术禁忌证,且踇外翻确实带来了严重痛苦,80岁也能进行手术。不过手术前,除了评估踇外翻本身,还会全面检查身体,有禁忌证的话会考虑推迟或不手术。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中华医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