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景华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任大江 解放军第七医学中心 主任医师
退行性脊柱侧凸症的手术治疗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确保手术获益大于风险。
退行性脊柱侧凸症手术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改善躯干肌力不平衡,恢复脊柱生物力学平衡;解除神经根受压,缓解根性疼痛和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防止畸形进一步加重,维持脊柱稳定性。通过上述改善,最终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不同,退行性脊柱侧凸手术不以改善外观为主要目的。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退行性脊柱侧凸症手术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畸形程度和生活质量影响,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腰背疼痛与脊柱侧凸存在明确相关性,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保守治疗无效,经过严格保守治疗(包括中医、西医综合治疗)3-6个月效果不佳,症状持续或进展;畸形程度严重,侧凸角(Cobb角)大于30-40度,椎体滑移大于6毫米,伴有严重椎管狭窄;存在持续性根性放射痛或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保守治疗无法缓解;即使侧凸角度仅大于10度(达到诊断标准),滑移大于3毫米,但症状进行性加重者。
退行性脊柱侧凸症根据畸形程度和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以下三种手术方式:
单纯减压术,适用于主要存在神经压迫但畸形不严重的患者。仅解除神经受压因素,不进行畸形矫正。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因不解决畸形问题,可能后期仍需再次手术。
矫形融合术,适用于畸形明显需要矫正的患者。使用钉棒系统内固定,进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范围较大,可多节段矫正,能较好恢复脊柱序列和平衡。
矫形截骨术,适用于严重僵硬性畸形患者。通过截骨缩短脊柱,使用钛网或融合器重建稳定性。手术复杂,技术要求高,能显著改善冠状位和矢状位平衡。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退行性脊柱侧凸症患者需对手术效果建立合理预期,手术效果因人而异,取决于年龄、病程、畸形程度等多种因素。手术主要目的是改善功能而非完全矫正畸形。由于脊柱被拉直,术后患者身高可能有所增加。腰背痛可能不会完全消失,因骨质疏松等因素无法通过手术解决。根性放射痛和间歇性跛行通常能得到明显改善。
术后管理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术后3-5天即可下床活动,促进康复;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内固定失败(断钉、断棒);避免提扛重物,可从事轻度家务活动。一般术后3个月可逐渐恢复正常锻炼和运动,终生需注意活动方式和强度,需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搬运,定期复查评估康复情况。
综上,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退行性脊柱侧凸症患者,在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指导下进行手术治疗,通常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后配合科学的康复管理,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手术获益,改善生活质量。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中华医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