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林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许丽丽 中国科学院中关村医院 主任医师
关于正畸,首先从大的范畴来说,它属于口腔医学领域,是口腔医学的一个分支。对于牙齿正畸,普通民众的普遍认知是:当牙齿排列不整齐时,需要通过矫正让牙齿恢复整齐。这种矫正过程,需要借助专门的器械,并结合其他方法共同完成。
需要正畸的原因有很多,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都可能引发问题,像牙齿排列不齐、上下颌骨比例失调等,这些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 “错颌畸形”,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牙齿排列不整齐。正畸和整形有什么不同呢?牙齿正畸的核心关注点在牙齿上,而整形则主要针对面颌骨范畴。不过有些时候,正畸和面部整形会结合进行,尤其是面对骨骼畸形的矫正时,往往需要二者联合操作。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正畸学发展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其核心原理是让牙齿在颌骨内发生移动。牙齿移动需要施加一定的力,这里有一点可以明确,牙齿在移动过程中会出现松动,但这种松动的幅度和程度都是正常的生理性反应。除非施加的力量过大,导致牙齿过度松动,才属于病理性损伤。
一般情况下,牙齿移动不会对牙周组织造成损伤。至于牙齿在移动过程中是伸长还是缩短,主要取决于矫正需求。如果牙齿需要伸长,就通过矫正让它伸长。如果牙齿需要缩短,也可以通过矫正实现,最终还是看牙齿移动的目标是什么。所以总的来说,牙齿移动时确实会有一定松动,但这种松动始终在生理范围之内。
当诊断错颌畸形时,需要进行全面且细致的检查,拍片是其中重要的检查手段。牙齿生长在牙槽骨内,仅靠肉眼观察,很难准确判断牙齿的整体状况,因此必须通过X光片来辅助检查。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X光片,大多已经实现数字化。随着口腔数字化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X光检查的辐射剂量,比早期传统X光片大幅降低。比如常用的数字化全景片或头颅侧位片,其辐射剂量仅为大型CT的1/70,而且成像速度快,对人体的辐射影响非常小。
同时,现在拍摄X光片时,对于口腔以外不需要成像的身体部位,也会采取专门的防护手段。所以X光片检查对人体的伤害是极其微小的。
另外,牙齿矫正材料种类较多,比如金属的、不锈钢的、烤瓷的、塑料的等,选择不同材料通常不会对矫正效果产生决定性影响。选择材料时,更多是看患者的美观需求。比如有些患者不希望口腔内有金属暴露,就可以选择烤瓷、陶瓷或塑料材质的矫正器。所以材料的选择,主要还是由患者自己决定。
牙齿矫正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组织学变化,这种变化需要一定周期,医学上称为“改建”。改建的核心是让牙齿与周围组织逐渐达到平衡状态,如果这种平衡没有稳定到一定程度,牙齿和牙槽骨就无法固定,很容易向矫正前的位置偏移,这种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复发”。因此,牙齿矫正结束后必须进行保持。保持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牙齿移动的幅度、患者的年龄,以及错颌畸形的具体情况。可以说,保持是预防矫正后复发最有效的手段。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保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常规的活动保持器,名叫“哈利氏保持器”,外形类似一个托,佩戴在口腔内;另一种是固定保持器,通过粘贴在牙齿舌侧来起到固定维持的作用。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根据矫正方法的不同,牙齿移动幅度有差异,对应的保持方式也会有所调整。佩戴保持器后,通常建议患者在3个月后复诊一次,矫正初期保持阶段,复诊频率会高一些,随着保持效果逐渐稳定,后续复诊间隔可以适当延长,比如半年或一年一次。
一般情况下,坚持佩戴保持器2-3年后,多数患者就可以不再佩戴,牙齿也能维持在矫正后的状态。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在这个过程中仍可能出现复发,即牙齿轻微向原来的方向偏移。因此,适当延长保持器的佩戴时间,能更有效地减少这类复发情况的发生。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中华医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