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云玲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主管技师

审核:伦文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主任医师

在医院里,经常能遇到这样的女性:一查出感染HPV,就慌得睡不着觉,急忙问医生“是不是一定会得癌症?”其实,答案没那么绝对,咱们得慢慢说清楚。

首先,得先搞懂HPV到底是什么。HPV的全称是人乳头瘤病毒,它可不是“小众病毒”,反而特别常见,很多人都悄悄感染过。咱们生活里常见的一些小毛病,比如小朋友长的寻常疣、大人脸上的扁平疣、脚上的跖疣,其实都是HPV感染引起的。

不过大家最担心的,还是生殖器部位的HPV感染。这类HPV大概有40多种,但可以分成两类,风险完全不一样:

低危亚型:比如HPV6、HPV11型。听名字就知道,它们的“破坏力”不强,只会引起良性病变,最常见的就是尖锐湿疣。这种情况不会发展成癌症,不用过度恐慌。

高危亚型:这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比如HPV16、HPV18型。研究发现,99%以上的宫颈癌都和高危亚型HPV感染有关,这也是大家恐惧HPV感染的主要原因。

但就算感染了高危亚型HPV,也不代表一定会得宫颈癌!HPV感染只是宫颈癌发生的相关因素,不是必然原因,高危亚型HPV的持续感染才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病因。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约90%的人感染高危HPV后,靠自己的抵抗力,病毒会慢慢消失,不会引发癌症;只有约10%的人,高危亚型HPV会在宫颈部位“长期驻扎”,如果感染时间太长,病毒基因可能会钻进人体细胞基因组的DNA里,慢慢让细胞发生癌变,最终才可能变成宫颈癌。

既然高危亚型HPV是宫颈癌的“头号推手”,那只要预防了高危亚型HPV感染,就能大大降低得宫颈癌的风险。而目前最有效的预防办法,就是打HPV疫苗。

要知道,引起宫颈癌的高危亚型HPV有20多种,但“主力”就那么几个——HPV16、18、31、33、45、52、58型,这几种占了所有致癌高危亚型HPV的90%以上。疫苗就是针对这些“主力”研发的,不同“价数”的疫苗,保护范围不一样:

二价疫苗:针对HPV16、18型,能预防70%的宫颈癌,是最早研发的“基础款”。

四价疫苗:在二价疫苗的基础上,加了HPV6、11型,这两种是引起尖锐湿疣的“元凶”,所以四价疫苗不仅能预防宫颈癌,还能预防尖锐湿疣。

九价疫苗:在四价疫苗的基础上,又加了HPV31、33、45、52、58 型,能预防90%的宫颈癌,保护范围最广。

打疫苗有个关键原则:没感染过HPV之前打,效果最好。因为疫苗的作用是帮身体提前产生抗体,等真遇到病毒时,抗体就能直接对抗病毒;如果已经感染了,疫苗就没法清除已有的病毒了。

所以,疫苗的最佳接种年龄是9-14岁,最好在性生活开始之前。国外建议“性生活前一年接种”,就是为了让身体在有性生活前,攒够足够的抗体,这样病毒一来就能被身体“挡回去”;要是打得太晚,抗体没攒够,保护效果就会打折扣。

在咱们国家,疫苗的接种年龄有明确规定:女性可以接种二价、四价、九价疫苗,接种年龄是9-45岁;男性可以接种四价疫苗,接种年龄是9-26岁。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另外,HPV疫苗需要分三次打,不同疫苗的接种时间略有区别。二价疫苗:0个月(第一针)、1个月(第二针)、6个月(第三针);四价或九价疫苗:0个月(第一针)、2个月(第二针)、6个月(第三针)。

其实只要注意,第一针和第二针至少隔1个月,第二针和第三针至少隔3个月,按这个间隔来,效果都有保障。如果是15岁以下的孩子,还能简化成两次接种,打了第一针后,隔6个月打第二针就行。

总结来说,感染HPV并不可怕,大部分能靠抵抗力清除;怕的是高危亚型HPV长期感染,而打HPV疫苗是预防的关键。早接种、选对疫苗,就能给宫颈加上一层“保护盾”。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