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构建生态循环格局
园地规划需兼顾“生产效率”与“生态平衡”,核心是实现“果-草-畜-肥”循环,具体规划内容如下:

1. 功能分区:将园地划分为生产区、生态缓冲带、有机肥加工区、灌溉蓄水池四大功能区。生产区按品种划分地块(每块面积5-10亩),同一块地种植单一品种,避免品种混杂导致病虫害交叉传播;生态缓冲带设置在园地周边、道路两侧及地块间隔处,种植驱虫植物(薄荷、万寿菊、除虫菊)与蜜源植物(紫花苜蓿、白三叶草、荞麦),间隔20-30m种植1行,形成“天敌庇护所”;有机肥加工区选择园地边缘(远离生产区100m以上),建设堆肥场(面积每亩10-15㎡)与沼气池(根据养殖规模确定,每50亩果园配套10m³沼气池),实现秸秆、果渣、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灌溉蓄水池按每亩果园2-3m³的标准建设,配套滴灌管网(主管直径50mm,支管直径25mm,滴头间距50cm),确保每株果树都能精准供水。
2. 种植密度与行向:根据砧木类型与品种特性确定种植密度,乔化砧木(如八棱海棠)株行距为4m×5m(每亩33株),矮化砧木(如M9-T337)株行距为2m×4m(每亩83株),避免过密导致通风透光差(易发病害)或过稀浪费土地资源。行向选择南北向,可提高光照利用率(上午、下午光照均匀),减少果树行间遮阴,同时有利于通风,降低果园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3. 授粉树配置:苹果多数品种自花结实率低(如红富士自花结实率<5%),需配置授粉树,配置比例为8:1-10:1(主栽品种:授粉品种)。授粉树需满足“花期一致、花粉量大、亲和性好”三大条件,例如主栽品种为“红富士”,可选择“嘎啦”“王林”“红星”作为授粉树;主栽品种为“寒富”,可选择“金红”“龙丰”作为授粉树。授粉树可采用“行列式”配置(每隔8-10行主栽品种种植1行授粉树)或“插花式”配置(每8-10株主栽品种种植1株授粉树),确保花粉传播均匀。
来源: 科普专员-张改运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科普专员-张改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