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创新能力连续3年保持全国前列,企业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杭州、宁波等9个城市进入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近年来,浙江对标落实“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重要要求,抓实“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在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征程中稳步迈进。

为给青年学子的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有效的资源和平台,为在杭企业精准对接科创人才搭建桥梁,杭州市科技传播学会于2025年6月启动“大学生科创陪跑计划”,聚焦人工智能领域,联动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及风投企业资源,为大学生科创实践提供帮助。

目前“大学生科创陪跑计划”已收到全省各高校项目203个,已完成项目专家初评工作,计划于11月10日开始复赛路演,来自全省各高校的入围团队将通过现场展示与答辩,争夺技术指导、资金支持、创业孵化等全方位“陪跑”资源。

据了解,作为面向大学生人工智能领域的专项培育计划,“大学生科创陪跑计划”项目征集领域包含“人工智能+交互控制”“人工智能+创意体验”“人工智能+资源优化”“人工智能+数据洞察”“人工智能+前沿探索”五大核心方向,为不同专业背景的大学生提供了多元科创实践路径。自启动项目征集以来便得到全省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参与团队覆盖范围广泛,既有双一流高校的高水平研发队伍,也有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特色创新小组,所有项目均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展开,覆盖医疗健康、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智慧城市等多个前沿应用领域,既体现对前沿技术的敏锐捕捉,也凸显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应用价值。

为保障评审专业性与公正性,组委会组建了由人工智能领域高校教授、企业技术高管、行业资深专家构成的评审团,通过多轮评估完成初评工作。复赛阶段入围团队将以现场路演、答辩的形式展示项目亮点,评审团将从技术含量、市场前景、创新性、应用性四大维度进行现场打分。

在项目培育过程中,杭州市科技传播学会创新推出“AI人工智能·周六圆桌会”周例会机制,联合高校团委、创新学院组建“学会骨干+高校专家”动员专班,通过主题研讨破解项目申报中的实际痛点,同时针对潜力团队开展一对一沟通,及时解答申报疑问,为项目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撑,为成果转化落地提供平台。

随着初评收官与复赛临近,项目将聚焦路演组织与后续培育工作。对于最终脱颖而出的优秀项目,除颁发证书与奖牌外,还将提供专利申报、评估、鉴定绿色通道,并通过全程跟踪机制推动项目与资本、企业精准对接,切实推动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为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来源: 浙江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