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早稻不仅获得了大丰收,而且成熟期比往年提前7天左右。然而笔者实地调研发现,受“双抢”进度慢、水源不足、病虫害重、寒露风早等不利因素影响,一定程度影响了晚稻丰收。
  笔者在此提醒广大农民朋友,在晚稻生产上早做预案,落实机械、劳力、水源、场地等多方面保障措施,是保证晚稻生产安全,夺取全年增产增收的关键。为吸取今年晚稻生产中的教训,夺取晚稻生产的丰收,提醒农民朋友在今后的生产中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选好品种。不同水稻品种在抽穗期遇到“寒露风”时,产量和结实率会有较大差异。优先选种抗寒能力强、青枯不严重的品种。在利用品种高产、优质、抗病、抗倒等优良性状时,尽量早播早插,为晚稻生产提供安全保障。
  2.适时播种。晚稻机插和抛秧栽培,秧龄都不宜超过20天。超过部分等于是迟播时间,且影响分蘖发生。
  3.早插早管。选择早熟的早稻品种,晚稻生产尽量早插早管,是避开“寒露风”为害,保证晚稻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4.防好病虫。落实预防为主的病虫防治策略,通过减少化肥用量、中期晒田控苗、后期控制氮肥施用,推广稻鸭、稻鱼、稻虾种养等高效种养模式,做好病虫绿色防控。以内吸型、趋避型化学防治药剂,预防为主,控制病虫为害水平。如防控稻飞虱,除了风雨后加强监测外,还要用三氟苯嘧啶等药剂延长防效;在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指标后,用呋虫胺、吡虫啉、噻虫嗪等药剂喷杀时,要加大水量,将药液喷至稻株基部,提高防效。

来源: 科普湖南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