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世杰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万伟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
今天来聊聊脑瘫这个话题。在医学上,脑瘫的全称是脑性瘫痪,因为患者多为儿童,所以也常被称为小儿脑瘫。那么什么是脑瘫,脑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脑瘫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脑性”,顾名思义,与大脑有关;二是“瘫痪”,通俗地说,就是因大脑出现问题而导致的运动障碍,这就是脑瘫最核心的定义。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这种运动障碍的表现有很多种,可能是下肢运动不便,也可能是上肢拿东西不稳;有的脑瘫患儿连坐稳都做不到,更严重的甚至无法直立头部,一坐起来、一抱起来,头就会耷拉下去。但无论哪种表现,本质都是大脑问题引发的运动障碍,这是最基本的解释。
同时,脑瘫可能还会伴随一些非必然出现的症状,有的孩子有,有的孩子没有,比如智力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听力障碍、癫痫或抽搐等,这些都属于伴随症状,并非脑瘫的本质特征。
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一些智力低下的孩子,他们并非脑瘫患者。比如先天愚型的孩子,会表现出智力低下;还有自闭症孩子,他们往往不与他人交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智力也可能存在问题。但这些孩子的运动能力通常很好,能跑能跳,这和脑瘫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据统计,脑瘫的发病率约为1.5‰,也就是说每1000个孩子中约有1.5个患病,每2000个新生儿中大约有3个脑瘫患儿。以此推算,我国目前有600万以上的脑瘫患者,每年新增4万到5万名脑瘫患儿,发病率其实相当高。
如何早期发现孩子可能患有脑瘫呢?这一点我想重点说说。脑瘫的早期症状,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发育慢”。孩子的发育比同龄正常孩子要滞后。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发育情况,一般来说,宝宝三个月时应该会翻身,趴着的时候能抬头;六个月时能坐稳;七八个月时会爬行;周岁左右基本能走路,当然有些孩子可能稍晚,在一岁两个月到一岁半之内学会走路也属于正常。
所以这里提醒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运动发育情况,看看是否与正常孩子保持一致。
除此之外,还要留意其他方面,比如孩子是不是特别虚弱?表情是不是比较呆滞?一般来说,宝宝满月时看到人会开心、会笑,如果孩子总是显得呆滞,逗他也没什么反应,这些情况都需要引起重视。
但最关键的还是“运动落后”,到了该掌握某项运动技能的年龄,孩子却还做不到,这种发育滞后是最需要警惕的信号。
另外还有一些典型体征也值得注意,多与身体肌张力异常有关。比如把孩子抱起来放下时,总是脚尖着地、脚后跟踩不实;再比如握拳时,如果大拇指总是内扣,而且过了满月后还是这样,掰的时候还感觉比较费力,那可能就是肌张力偏高的表现,这类孩子站立时腿也会绷得很紧。
还有一种情况是“肌张力偏低”,表现为孩子特别“软”。比如六七个月大的孩子,扶着他站立时站不稳,一放手就坐下去,全身软塌塌的,这些也可能是脑瘫的表现。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当然,具体判断还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如果孩子属于早产儿,或者出生时有窒息、黄疸等情况,家长就要更加留意,除了常规的新生儿体检外,还应比其他孩子更频繁地带他去医院检查,可以到内科、神经内科等科室让医生评估;二是如果发现孩子有上述发育滞后或异常体征,比如同龄孩子都能坐稳了,自己的孩子却还不行,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中华医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