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世杰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王佳伟 北京同仁医院 主任医师

从定义上来说,脑瘫主要是由大脑问题引起的。大家看这张图就能知道,大脑结构非常复杂,所以脑瘫的类型,其实和大脑损伤的部位有关。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比如,如果大脑的运动区域受到损伤,症状可能就主要集中在运动方面。

如果损伤的是小脑这个部位,就可能导致共济失调,简单说就是动作会特别不协调。

脑瘫大致可以分为几大类,一类是锥体外系相关的,锥体外系主要负责身体的协调;另一类是锥体系,如果锥体系受损,就会出现明显的运动障碍。在临床上,以痉挛型脑瘫最为常见,它主要就是锥体系损伤导致的,在所有脑瘫病例中占70%。

所以从分型来看,首先是痉挛型脑瘫;其次像共济失调型、震颤型、紧张型痉挛、扭转痉挛等,这些除了锥体系损伤外,还涉及锥体外系损伤,临床上主要就是这两大类。

当然,教科书上会分得更细,但对于实际治疗来说,有意义的主要就是这两种分型。另外,脑瘫患者中,大多数是下肢出现瘫痪,这种情况非常多。在医学上,按瘫痪部位分,有双下肢截瘫、单腿瘫痪、上下肢均瘫痪,还有仅上肢瘫痪等情况,也就是说四肢都有可能出现瘫痪症状。

很多人会把小儿麻痹和脑瘫混淆,小儿麻痹和脑瘫的损伤部位是不同的。脑瘫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儿脑瘫主要就是大脑受损。小儿麻痹主要损伤的是脊髓,这个损伤部位更接近于周围神经系统。

小儿麻痹和脑瘫最明显的区别之一是发病时间,脑瘫在孩子出生后就会显现,而小儿麻痹不一定,可能在孩子上幼儿园时,比如三岁、五岁才发病。小儿麻痹发病后最主要的表现是“软”,而且大多是单侧肢体出现障碍。

脑瘫虽然也有单侧发病的情况,但多数是双侧受损。脑瘫患儿的肢体多表现为“硬”,尤其是下肢会比较僵硬,而小儿麻痹患儿的肢体则是软绵无力的。另外,小儿麻痹会导致肌肉萎缩,比如单侧肢体出现问题的话,那条腿会越来越细,脑瘫一般不会有这种情况。

小儿麻痹和脑瘫的发病原理、损伤部位不同,所以身体表现也不一样。而且小儿麻痹不会像脑瘫那样,可能伴随智力障碍、语言发育迟缓、进食困难等问题。

另外,脑瘫是百分之百不会遗传的。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脑瘫不是脑萎缩,而是大脑受到了后天性的损伤。主要导致大脑损伤的原因一是缺氧,当大脑某个部位短时间内没有血液供应时,就会受损,大脑的血液供应就像人需要吃饭一样,一旦断了血供,必然会受到伤害;二是早产,早产儿可能因为大脑某些部位,比如神经细胞还没发育成熟,从而造成损伤。这些都属于明确的损伤,并非脑萎缩。

因为脑瘫不是遗传性疾病,它是由各种外界因素或病理因素对大脑造成损害后才发生的,并非通过遗传获得。临床上确实会遇到哥哥和弟弟都患脑瘫的情况,但这并非遗传导致,很可能是母亲体内携带某种病毒,这种病毒对两个胎儿都造成了影响;还有双胞胎同时患脑瘫的情况,这是因为双胞胎在母体中摄取营养的难度更大,出生时的风险也更高,导致患脑瘫的几率增加,这些都和遗传没有任何关系。

再次强调,脑瘫不是脑萎缩,而是大脑的后天损伤。无论是缺氧导致的血供不足,还是早产导致的发育不成熟,本质都是大脑受到了直接损害,而非脑萎缩,更与遗传无关。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