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误当牙病治?三大特征教你快速辨别!

作者:王昌合 淮北矿工总医院疼痛科 主任医师

高 飞 淮北矿工总医院疼痛科 副主任医师

王馨洁 淮北矿工总医院疼痛科 主治医师

审核:胡文立 北京朝阳医院 主任医师

在日常生活中,疼痛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一种信号,提醒我们可能存在健康问题。然而,有些疼痛的来源并不容易被准确判断,比如三叉神经痛,就常常被患者误当成牙病来治疗,结果不仅没能缓解疼痛,还可能延误了病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三叉神经痛,通过三大特征教你快速辨别它与牙病的不同。

三叉神经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经,它主要负责面部、口腔、鼻腔等部位的感觉以及咀嚼肌的运动。当三叉神经受到各种原因的刺激或损伤时,就可能引发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极为痛苦的疾病,被称为“天下第一痛”,其疼痛程度剧烈,常常让患者难以忍受。它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认为可能与血管压迫、神经脱髓鞘病变、遗传因素等有关。简单来说,血管长期压迫三叉神经,可能导致神经的髓鞘受损,使得神经传导出现异常,从而引发剧烈的疼痛。

然而,牙齿问题,如牙髓炎、根尖周炎、龋齿等,也会引起面部疼痛,这就使得三叉神经痛与牙病容易混淆。许多患者在出现面部疼痛时,第一反应往往是牙齿出了问题,于是前往口腔科就诊。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有些情况下,即使牙齿经过了一系列治疗,疼痛却依然没有缓解,这时候就需要警惕是否是三叉神经痛在作祟。比如,有的患者因为一侧面部疼痛,以为是牙齿问题,在口腔科拔掉了几颗牙齿,但疼痛依旧反复发作,最终才被确诊为三叉神经痛。

一、通过三大特征快速区分

特征一:疼痛性质

1.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的疼痛性质极为独特,通常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的、短暂的电击样、刀割样或针刺样疼痛。这种疼痛往往毫无征兆地袭来,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后又突然停止,疼痛发作间隙期患者基本感觉正常。例如,患者可能在说话、刷牙、吃饭等日常活动中,突然感到面部一阵强烈的电击感,疼痛程度剧烈,难以忍受,但几秒钟后疼痛又迅速消失,就像被闪电击中一样。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2.牙病疼痛

牙病引起的疼痛一般是持续性的钝痛或胀痛,疼痛程度相对较为缓和,但会持续较长时间。比如牙髓炎,患者会感觉到牙齿深部的疼痛,这种疼痛会持续存在,尤其在夜间可能会加重,影响患者的睡眠。根尖周炎则表现为牙齿咬合时疼痛加剧,疼痛具有持续性,患者能明显感觉到牙齿根部的不适。

特征二:疼痛部位

1.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分为三支,分别是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三叉神经痛的疼痛部位通常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最常见于上颌支和下颌支分布区,也就是面部的一侧,从眼下部到口角再到下颌的范围。疼痛一般不会越过面部中线,只发生在一侧面部。例如,患者可能感觉右侧面颊部、上牙床或下牙床部位疼痛,而左侧面部则没有任何不适。

2.牙病疼痛

牙病的疼痛部位相对较为明确,主要集中在患病牙齿及其周围组织。比如某颗牙齿发生龋齿,疼痛就会围绕这颗牙齿,患者能够准确指出疼痛的牙齿位置。如果是牙周炎,疼痛范围则主要在牙龈周围,患者会感觉到牙龈的肿胀和疼痛。

特征三:触发因素

1.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有明显的触发因素,一些日常的细微动作,如洗脸、刷牙、剃须、说话、咀嚼等,都可能诱发疼痛发作。这些触发因素被称为“扳机点”,只要轻轻触碰扳机点,就可能引发剧烈的疼痛。例如,有的患者在洗脸时,毛巾轻轻擦过右侧面颊部的某个区域,就会立即引发三叉神经痛发作,疼痛难忍。

2.牙病疼痛

牙病疼痛一般在牙齿受到冷热刺激、咬合压力时会加重。比如吃冷热食物时,患有牙髓炎的牙齿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反应;在咬合硬物时,根尖周炎患者会感觉到疼痛加剧。但牙病疼痛通常不会因为洗脸、说话等动作而突然发作。

二、正确应对与及时就医

如果通过上述三大特征,怀疑自己可能患有三叉神经痛,千万不要自行判断和用药,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来明确诊断。

一旦确诊为三叉神经痛,目前有多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射频消融治疗。

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于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同时,如果是牙病导致的疼痛,也应在口腔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如补牙、根管治疗、牙周治疗等。

结语:三叉神经痛和牙病虽然都会引起面部疼痛,但通过疼痛性质、疼痛部位和触发因素这三大特征,我们可以初步进行辨别。当出现面部疼痛时,不要盲目自行判断,及时就医,让专业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才能尽快摆脱疼痛的困扰,恢复健康生活。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