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小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万庆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

脑胶质瘤的治疗已进入综合治疗时代,各种治疗手段的有机结合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生存机会。其中电场治疗可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起到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且不增加副作用。

肿瘤电场治疗是一种利用低强度交变电场干扰肿瘤细胞有丝分裂的物理治疗方法。其原理是通过中等频率的电场破坏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纺锤体形成,导致细胞分裂受阻和死亡。这种治疗只针对快速分裂的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电场治疗适用于多种情况的脑胶质瘤患者,比如:

2015年FDA批准电场治疗可用于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与替莫唑胺联合使用。

2013年FDA首先批准电场治疗可用于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对于复发脑胶质瘤,有多种治疗策略可供选择。如果肿瘤位置适合且手术风险不大,可考虑再次手术,同时获取组织进行基因分析,耐药后可重新进行基因检测,寻找新的靶点并更换相应的靶向药物。可考虑靶向治疗、电场治疗等多种手段的联合应用。参与新药或新治疗方案的临床试验也是重要选择。

脑胶质瘤患者也可以在术前应用电场治疗。对于一般情况差、手术风险大的患者,可先用药物、电场治疗控制肿瘤,待情况改善后再手术。

即使不能手术的脑胶质瘤患者,也可考虑使用电场治疗联合其他治疗手段。

也就是说,电场治疗可在脑胶质瘤的多个治疗阶段同步使用。

电场治疗患者需要佩戴一种带有电极片的专用设备。治疗前需要剃光头发,以便电极片与头皮充分接触。设备重量约2.3斤,患者可背着进行日常活动,如逛街、聊天和旅游。为保证疗效,患者需要每天佩戴18-20小时以上,每3天需要更换一次电极片。临床研究显示,电场治疗可显著延长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期,且佩戴时间与疗效成正相关。

电场治疗可与多种治疗手段联合应用,产生协同效应。与化疗联合,如与替莫唑胺联合具有协同作用,可实现“双重打击”效果。与靶向治疗联合,与靶向药物联合使用可提高治疗效果。与免疫治疗联合,研究表明电场治疗可能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

电场治疗具有多种优势,无需手术或注射,通过体外设备进行治疗;安全性高,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轻微可控的皮肤刺激,相比传统治疗副作用小;不影响生活质量,患者可佩戴设备进行日常活动;作为物理治疗方法,不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电场治疗为脑胶质瘤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评估疗效,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