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靖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主治医师

审核:龚 侃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

遗传性肾癌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治疗、随访和预防多个环节。随着医疗技术进步,患者不仅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还能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避免疾病传递给下一代,从根本上改善患者和家庭的生活质量。

遗传性肾癌的治疗方式总体上分三大类。

第一,密切随诊观察,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在最佳的介入时机给予患者最佳的治疗方式,避免过度治疗,对患者最有利,所以等待观察是遗传性肾癌治疗中很重要的一点。

第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很多,比如射频消融治疗、冷冻治疗、腹腔镜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开放性手术。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和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因肿瘤多发、易复发,患者一生可能需要多次手术。

第三,药物治疗。当患者不符合密切观察和手术治疗,肿瘤比较大,比较晚;身体不能耐受麻醉和手术,可以进行药物治疗,如靶向药物。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从2005年首个靶向药物获批至今,遗传性肾癌已有十多种靶向药物可用,但仅对30%-50%患者有效,后续易出现耐药。靶向治疗主要是针对VHL基因信号通路的靶点进行阻断,代表药物如舒尼替尼、索拉非尼、培唑帕尼、阿昔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因肾癌还没有明确的生物学标记物,靶向药物的选择更多的是一种试错的过程。一线药物耐药后可换用二线药物,但效果持续时间有限。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免疫治疗有了新的认识,2017-2018年美国FDA批准免疫治疗用于白血病,而且纳入美国医保。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肾癌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的方案,已成为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尽管其在遗传性肾癌多发、复发性病灶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仍在探索,但已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目前从世界学术领域的进展来说,放化疗并没有被推荐用于遗传性肾癌的一线治疗。遗传性肾癌的病理类型以肾透明细胞癌为主,传统观点认为肾透明细胞癌对于放化疗是不敏感的。目前,放疗并非遗传性肾癌的常规治疗方案,主要用于缓解肿瘤转移(如骨转移)引起的疼痛等症状。对于肾脏原发肿瘤,因其传统上对放疗不敏感,一般也不作为首选。近年有小规模研究提示新技术放疗在部分患者中可能带来获益,但目前尚无大规模循证证据支持其常规用于遗传性肾癌。

遗传性肾癌的根治之路虽然漫长而曲折,但已经显现出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路径。当前通过综合治疗和全程管理,部分研究显示患者的生存期已显著延长至60多岁,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从源头上治愈这类疾病已展现出理论上的可行性。VHL综合征作为单基因遗传病,靶点明确,为基因治疗提供了理想的研究模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理论上能够修复功能丧失的VHL基因,恢复其抑癌功能。如果成功不仅惠及遗传性肾癌患者,对散发性肾癌及其他肿瘤治疗也有重要启示。虽然理论可行,但技术实施面临诸多挑战,需要长期科研攻关。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