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建辉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主治医师
审核:龚 侃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上升,在欧美国家长期位居男性癌症发病首位,在我国主要城市的发病率也呈快速增长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中老年男性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随着人口老龄化与筛查普及,前列腺癌所带来的社会医疗负担日益加重,不仅包括直接的治疗费用,还包括患者因治疗副作用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所带来的间接影响。
在此背景下,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作为可能实现临床治愈的重要手段,主要适用于局限性前列腺癌。对于这些患者,手术的目标是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保留相关功能,为长期生存奠定基础。
手术的成功仅仅是康复的第一步。术后的管理是一个关乎身体、心理和生活的系统工程。随着外科技术(尤其是机器人辅助手术)的进步,手术本身已愈发精准微创,但术后康复同样至关重要。通过科学、全面的生活指导,患者不仅能够更好地应对手术带来的短期影响,还能长期维持高质量的生活,真正实现疾病的“根治”目标。
术后康复的核心,是积极应对并管理手术可能带来的几项常见影响,其管理策略总体上可分为四大方面。
第一:尿控功能的康复,是术后生活的首要挑战。
由于手术会影响控制排尿的尿道括约肌及周围结构,绝大多数患者术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如咳嗽、活动时漏尿)。尿控功能康复的核心理念,是理解这是一个可逆的恢复过程,绝大多数患者通过积极干预能够重获良好尿控。核心措施即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运动),通过主动、有节律地收缩和放松盆底肌群,可以增强尿道括约肌的力量和协调性,如同为尿道安装一个“人工开关”。建议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于术前即开始练习,术后持之以恒。
在恢复期间,可使用吸水护垫应对漏尿,保持皮肤干爽,避免尴尬和不适。同时避免便秘、慢性咳嗽等增加腹压的因素。通常,大部分患者在术后3-6个月内有显著改善,少数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或考虑进一步治疗。
第二:性功能的康复,需要耐心与综合策略。
根治性手术不可避免地会损伤支配勃起的盆腔神经丛,导致术后勃起功能障碍。对于术中尝试了“神经保留”的患者,性功能有恢复的基础,但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可能需要数月甚至一两年。期间,即使没有自然勃起,也应定期进行性刺激,以促进血流、氧气供应和神经功能重塑。可使用综合治疗手段,如药物、真空勃起装置、阴茎海绵体药物注射、尿道内给药或假体植入等方法,促进患者性功能的康复
第三:心理与生活方式的调适,是全面康复的保障。
确诊癌症和经历大手术本身就是巨大的心理应激,加之尿控和性功能的困扰,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或自卑情绪。积极与伴侣沟通,寻求家人理解,必要时咨询心理医生,加入病友支持团体,都是非常重要的情感支持途径。同时要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运动,均衡饮食。
第四:定期的随访与监测,是确保长期疗效的关键。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随访并非一劳永逸,其目的在于监测肿瘤是否复发,以及评估和管理远期并发症。PSA(前列腺特异抗原)是监测复发的最重要指标。术后PSA应降至无法测出的极低水平(<0.1 ng/mL)。术后前两年需每3-6个月检测一次,之后频率可逐渐降低。一旦出现PSA持续升高,提示生化复发,需及时干预。其他检查项目,如直肠指检、影像学检查等,医生会根据PSA水平和临床判断来决定。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康复之路虽然需要时间和耐心,但路径已经非常清晰。当前通过盆底肌康复、性功能的多模式治疗以及全程化的随访管理,绝大多数患者能够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随着神经重建技术、再生医学和精准康复方案的发展,未来对于术后功能的保护与恢复将更加有效。例如,术中即开始应用的神经电刺激、基于患者个体情况定制的康复计划等,都在探索中展现出潜力。虽然完全恢复到术前状态仍面临挑战,但通过积极、科学的管理,我们完全有信心帮助患者跨越障碍,重享健康、自信的术后人生。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中华医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