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的哀牢山深处,一座形似白鹇展翅的土黄色建筑依山腰而建、伴梯田而立,吸引着游客在欣赏完哈尼梯田后入馆参观。这就是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
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占地面积4786平方米,建筑面积7860平方米,设有五个常设展厅和一个临时展厅,拥有2358件藏品,包括大量珍贵的耕作、渔猎器具和日常生活用具,以及民族服饰等实物和照片、视频等资料,是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农耕文化的集中展示区。

图1 元阳梯田文化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是用巨大的摄影图片和纪实的视频对哈尼族村寨“四素同构”生态系统的全面展示。这是哈尼族先民根据当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殊地理气候条件创造出来的农耕文明奇观。
1300多年前,哈尼族的祖先从青藏高原南迁,定居哀牢山脉。元阳县就在哀牢山南麓,全域均为山地,无一平川,一代代哈尼人精心设计、打造生存环境,构筑了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绿色生态系统。
森林位于这一系统的顶端。哈尼人将森林划分为水源林、神树林、风景林和薪炭林,使得山上的每一片森林都有着专属的功能和定位。就像哈尼族民歌唱的那样:“人的命根子是田,田的命根子是水,水的命根子是森林。”山顶的水源林茂密旺盛,吸云纳雾凝露,化为长流不断的清溪。

图2 哈尼人居住的蘑菇房
哈尼村寨大都建在半山腰,传统民居形状如蘑菇,每户民居都有三层:第一层用作牛圈和柴草房,第二层住人,第三层储存粮食。村寨上方是四季常青的森林,下方是波光粼粼的梯田。溪水穿村而过,一条条水系经科学分流,灌溉下方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梯田。
梯田是哈尼人智慧的集中体现。开垦梯田需要先将荒凉的“生地”通过翻耕、施肥、养护逐渐演变为能种庄稼的“熟地”,然后把“熟地”开成一阶一阶稳固的台地,最后开沟引水,修筑成梯田。
水系贯穿整个“四素同构”绿色生态系统:森林涵养的水流顺地势而下,潺潺流经村庄供人畜饮用,混入人畜的粪便等肥料后流入下方的梯田,滋养着田地里种植的庄稼。

图3 彰显公平公正的分水尺
博物馆一楼展区,一件特殊的展品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一根刻有宽窄不同凹槽的木条,这就是哈尼人千百年来一直使用的分水尺子。借助分水尺,哈尼人创造了彰显公平、营造和谐的“木刻分水法”。
“木刻分水法”解决了从村寨流出的水如何公平地分流到每一户面积不同的梯田里的难题。分水时,由村民选出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牵头,经全体村民协商,约定每户村民所拥梯田应分得的用水量,然后选用一根质地坚硬的横木,按照每户需用水量凿出宽度不一的凹槽开口,并将它安置在水渠的分水口处。此时,水流就会被横木上的凹槽导引到各个支流渠,按设定的水量流入每一户的梯田里。凹槽越宽,水流量越大,反之则越小。
为维护木刻分水器,保持沟渠水流的顺畅,哈尼村寨还设立了沟长一职。沟长又称赶沟人,每天都会扛着锄头巡察沟渠,发现哪个地方堵了,便用锄头疏通,确保灌溉用水源源不断流入梯田。发现分水木尺老化、破损,沟长也会及时修理、更换。

图4 美丽的哈尼梯田
聪明的哈尼人还创造了独特的水力冲肥法:利用沟渠水流的冲劲,将搅拌稀释后的农家废料冲入梯田。这种方法不仅省力省时,还实现了生活废物废水的循环利用。
如今的哈尼村寨都建有公用积肥塘,人和牛马牲畜的粪便污水贮蓄于内,经年累月,沤得乌黑发臭,成为高效农家有机肥。春耕时节,村民们便挖开塘口,让肥料流入大沟,随水冲入梯田中。
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一带,元阳县是哈尼族的主要居住地之一。哈尼族的节日大多与梯田农耕时令和重要农耕活动密切相关,博物馆三楼就展示了哈尼族丰富的民俗活动。
昂玛突节是哈尼族人民祭护寨神、拜龙求雨的节日,也是哈尼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通常定在农历二月第一个属龙日。每年的这一天,村民们都要当街摆吃“长街宴”,欢度佳节。此时,家家户户都把做好的黄糯米饭、三色蛋、猪鸡鸭鱼肉、牛肉干巴、麂子干巴、肉松、花生米等哈尼族风味菜肴和好酒,抬到指定的街心位置,一家摆一二桌,家家户户桌连桌沿街摆放,连接成一条700多米长的宴席。据说,“长街宴”是中国最长的宴席,曾入“吉尼斯记录”。

图5 壮观的“长街宴”
“ 开秧门”是哈尼族村寨迎接播种的一种传统仪式,哈尼人把它看作是秧苗姑娘嫁给梯田小伙子的婚礼。仪式当天,哈尼姑娘们穿上节日盛装,一大早就背着秧苗从寨脚走到田间。此时,一位受人尊重的家庭主妇或一位德高望重的男主人带头栽种第一把秧苗,众人随即蜂拥下田,你追我赶开始比赛插秧。田埂上,在唢呐的伴奏声中,老人们唱着古老的祝福歌,歌声在春风里回荡,人们共同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参观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感受哈尼人民“敬畏自然,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感慨万千,不禁填《水调歌头》词一首,以抒情怀。
哀牢山叠翠,白鹇舞翩跹。梯田如画,浓云密雾绕山间。村寨森林互映,水系梯田相联,四素构同缘。哈尼多聪慧,生态谱新篇。
赶沟人,公平守,世代传。木刻分水,随流冲肥和谐甜。欢庆长街宴聚,丰硕开秧门先,昂玛突感恩典。礼俗农耕展,祝愿幸福延。
注:本文刊载于2025年第11期《发明与创新》“求知探秘”栏目。
苏青,曾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编辑部编辑,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办公室副主任、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继续教育学院暨现代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科技导报社副社长、副主编,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副主任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来源: 携诗远行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携诗远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