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生态系统如同一首宏大而精妙的交响曲,在这曲自然之歌中,鸟类以其灵动的身姿、多彩的羽衣和悦耳的啼鸣,成为了最为引人注目的音符之一。科普守护绿色家园。泉州市科协携手泉州市观鸟学会开设“鸟瞰科学”专题科普栏目,不定期发布鸟类科普知识,择优展播学生征文及绘画作品,引导公众参与生态教育,关注鸟类保护与研究,共同维护生态平衡。这里有精心绘制的鸟类绘画,以艺术的笔触勾勒出它们的美丽轮廓;有高清逼真的鸟类图片,展现它们在林间飞翔、觅食、嬉戏的瞬间,诠释生命的活力与灵动。让我们走进充满奇妙与惊喜的鸟类世界,探索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独特价值。
红尾水鸲(qú) 摄影作者:陈文森

红尾水鸲(qú) 摄影作者:陈朝阳

征文鉴赏 ·《鸟的遐思》
2024年丰泽区征文、绘画大赛
作者:王静怡
泉州市丰泽区云山实验小学 601班
/ 指导老师 洪小华 /
清晨的阳光刺破了薄雾,洒在了静谧的窗前。突然,一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我抬头望去,只见一只青黑色的小鸟立在树梢上,它的羽毛在阳光的照耀下镀上了一层金边,闪闪发光,宛如一道绚丽的彩虹。
我在窗前望着它,瘦小的身躯,脑袋一抖一抖地摆动,为它清黑色的羽毛之下,又增加了一些俏皮之感。
它扭过头来,似乎发现了我正在注视着它,往树干那跳了几步,青黑色的身影在树丛中若隐若现。
过了一会儿,它又转过头来,轻盈地跳了起来,将身躯面朝着我,眨巴着小眼睛,仿佛在询问我为何一直盯着它。这副可爱的模样一下子就俘获了我的芳心,我恨不得它现在就在我的掌心之中。
呵,我多想拥有一只鸟儿!
它侧着脑袋,用喙梳理着羽毛,将头掩于羽翼之后,颇像一位用手帕遮羞的女子。虽然全身都是青黑色的,但我似乎看到了它脸颊泛起的红晕。
不一会儿,它抖抖身上的羽毛,伸长脖子,“啾啾,啾——啾啾,啾——”一阵如天籁般的鸣啭,从那小小的嘴中流淌出来,欢快,清脆,婉转,唤起我心中莫名的怜爱。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歌声啊?我料想田间劳作的人听到了,定会停下手中的忙碌的锄头,欣慰地笑;行色匆匆的旅人听到了,定会驻足聆听,卸下满身的疲惫;终日家务缠身的妇人,定会放下手中翻炒的铲子,觅着鸟儿的啁啾,想起还是少女时杨柳堤岸的那次浪漫的约会……
一只鸟儿,能给人们多少的遐思,多少的慰藉,多少的欢愉!
我顿时为自己想为独自占有它而感到羞愧!
是啊,鸟,是大自然的精灵!它理应休憩于山抹微云的丘林,翩跹于天连衰草的旷野,流连于流水潺潺的山涧,甚或搏击于浪花破碎的沙岸……
唯独不能囚困于小小的鸟笼!
不知道看了多久,也就不到十分钟吧,直到天空中传来了一阵长鸣,直到它拍打着翅膀飞向远处。
一切又回归了平静,太阳依旧高悬在空中,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那只鸟儿带走了什么,又留下了些什么呢?随着它消失在视线里,我的无限眷恋也随着它去往别处。再看那树梢,只有一丝轻微的晃动罢了。
鸟,就这样鲜活在我的记忆里,充盈在如诗的生活中。
2024年丰泽区征文、绘画大赛

雀形目鹟科
小型鸣禽,雌雄羽色差异显著。雄鸟通体以暗灰蓝色为主,头、背及胸部羽毛呈均匀的灰黑色,具细微金属光泽;尾羽整体呈鲜艳的栗红色,尾下覆羽同样为栗红色;喙黑色,呈尖细的圆锥形;跗跖(小腿以下部分)为黑色,强健有力,便于在岩石上跳跃。雌鸟羽色较暗淡,上体呈橄榄灰褐色,下体为浅灰褐色并杂以不规则的白色细斑;翅褐色,具两道白色点状斑;尾上、下均覆羽白色,尾羽基部亦为白色,端部深褐色;喙和跗跖颜色与雄鸟一致。
核心栖息区域为山地溪流、河谷、泉眼周边及小型瀑布附近,尤其喜欢水流清澈、岩石裸露的溪流段。它们对栖息地的水质要求较高,通常选择无污染、水流较缓的浅水区周边活动。
红尾水鸲为留鸟或局部短距离迁徙鸟类,分布范围较广。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印度、尼泊尔、不丹)、中南半岛(缅甸、泰国、越南)及马来半岛北部。在中国广泛分布于秦岭 - 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包括西南、华南、华东及华中等地,北方部分地区(如陕西、山西)为繁殖鸟,冬季会南迁。
肉食性鸟类,主要取食溪流中的水生昆虫幼虫、螺类幼体、小型甲壳动物;也会捕食陆生昆虫,偶尔啄食少量植物种子。
在泉州是较为常见的留鸟,分布范围覆盖全市各类近水生境:主要集中在山区溪流及河谷区域,如山美水库、清源山、德化戴云山、永春牛姆林、安溪清水岩等区域及自然保护区内的溪流,以及洛江罗溪、泉港涂岭等乡镇的山间溪流;市区及近郊的人工水景也有稳定种群,如泉州笋江公园、东湖公园、灵源山的溪流段、晋江下游南岸生态公园的人工沟渠,甚至部分小区内的景观溪流。
来源: 福建省泉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