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暮春,春天最好的模样,暖阳、百花、鸟语,园内各品种的三角梅争妍斗艳,融入这热闹氛围。近日,总有春游的学生问,三角梅为什么颜色如此多样,像会变魔术似的?


甜菜色素的调色魔法

三角梅因其有3枚叶状花苞片,合生形似三角形,所以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称之为“三角梅”。南方方言常以“簕”形容植物上的刺或带刺的植物。因枝条带茎刺(“簕”)且花色艳丽似杜鹃花,华南地区称其为“簕杜鹃”,但实际与杜鹃花科无关。又因观赏部位为色彩艳丽的变态叶,有些地区称为“叶子花”。


三角梅的斑斓并非来自传统花瓣,而是其三枚纸质苞片的杰作。它摒弃了大多数花卉依赖的「花青素调色盘」,转而用甜菜色素在自然界写下独特的色彩诗行。这种稀有的色素家族仅存于不足1%的植物中,却赋予三角梅如晚霞般绚丽的色谱——甜菜红素泼洒出深红至紫红的炽烈,甜菜黄素则晕染出明黄至橙色的暖意。


传粉的适应性表达

三角梅最炫目的观赏部位并非它的花,花朵很小,色彩不够鲜艳,反倒是苞片,色彩绚丽,是吸引传粉者的视觉信号,不同传粉者的视觉系统对颜色有偏好,比如蜂鸟对红色和粉色特别敏感,而蜜蜂易感知黄色和紫色。因此,三角梅为了“招蜂引蝶”,进化出了不同的色泽,以增强自身的可视性。


光温水土等的调控

三角梅原生于南美洲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其苞片颜色的形成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强紫外线会激活苞片细胞的色彩增强模式,让甜菜红素浓度不断提升,如同给花色涂抹了油画颜料。而昼夜温差超过8℃时,细胞液泡的pH值波动会解构色素分子,创造出从玫红渐变至橙粉的朝霞效应。


来源: 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