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31岁,怎么就更年期了?” 坐在诊室里的莉莉(化名)拿着化验单,声音有些颤抖。

身为一名优秀的平面设计师,莉莉的生活被项目截止日期填满。连续大半年来,她几乎每天工作到凌晨,咖啡当水喝,晚餐靠外卖解决。起初,她并没太在意身体的变化,直到几个信号接连出现:

信号一:月经“乱套了”。 以前像时钟一样准时的月经,最近半年完全乱了节奏。有时提前一周,量少得可怜;有时推迟十几天,一来就淋漓不尽。

信号二:夜半“潮热”袭击。最让她困扰的是睡眠问题。明明很累,但躺在床上就是睡不着。好不容易入睡,又会突然一阵燥热惊醒,胸口、额头全是汗,心跳加速,必须掀开被子才能缓解。一晚上反复两三次,第二天起来疲惫不堪。

信号三:情绪“过山车”。原本好脾气的她变得特别易怒,一点小事就能点燃怒火,事后又莫名低落,情绪波动很大。

“我以为只是工作太累,内分泌失调,喝点中药调理就好了。”莉莉告诉医生,“直到备孕半年没成功,才真正警惕起来。”

检查结果让她震惊:AMH(抗缪勒管激素)值仅有0.65 ng/mL,远低于31岁女性应有的水平(正常约2-4 ng/mL);FSH(促卵泡激素)升高至18.5 IU/L。B超显示双侧卵巢窦卵泡计数总数仅剩5个。

“你的卵巢功能确实在加速衰退,相当于正常女性40岁后的状态。”医生解释,“长期熬夜、精神紧张、营养不均衡都是加速卵巢‘提前退休’的元凶。这些潮热、失眠、月经紊乱,都是卵巢功能衰退发出的警报。”

这个消息对一心想要孩子的莉莉犹如晴天霹雳,但也让她幡然醒悟。她开始严格按照医生的方案调整:晚上11点前必须睡觉、每周三次瑜伽课、戒掉咖啡改喝豆浆和养生茶,同时接受短期的激素替代治疗来改善症状、保护生育力。

三个月后,莉莉的潮热盗汗症状基本消失,睡眠质量大幅提升,月经周期也开始恢复规律。虽然卵巢功能不可逆,但及时干预成功踩下了“刹车”,为她争取了宝贵的备孕时间。

如果你也出现持续的月经周期改变(提前或推后7天以上)、夜间潮热盗汗、难以解释的情绪波动和失眠,特别是35岁以下的年轻女性,务必及时就医检查。这很可能不是简单的“亚健康”,而是卵巢功能减退的明确信号。早发现、早干预,是延缓卵巢“提前退休”的关键。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主管护师余淑炬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