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资金”始终是诈骗分子的最终目标,而银行作为资金存管、流转的核心枢纽,天然成为守护百姓“钱袋子”的关键防线,在反诈工作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责任。随着诈骗手段不断升级,银行的反诈能力不仅关系到自身金融安全,更直接影响着亿万百姓的财产安全与社会稳定。因此,推动银行反诈模式从传统人工向智能科技升级,强化各部门协同联动,是打赢反诈攻坚战的关键所在——只有银行筑牢资金安全屏障,才能让诈骗分子“骗得到、转不走”。
当下,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AI换脸冒充亲友、虚拟货币转移赃款、“跑分平台”拆分资金等新手段层出不穷,传统的人工核验、纸质宣传早已跟不上节奏。不少老人去银行转账“救急”,实则是被骗子诱导或遭遇冒充冒充公检法诈骗;有人出售闲置银行卡“赚外快”,却成了“电诈工具人”。银行作为守护资金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急需升级反诈手段。
然而当前银行的反诈宣传,大多是“贴海报、发传单、喊口号”的传统模式:网点LED显示屏轮播的“防范电信诈骗”标语一闪而过,难以留下印象;客户办理业务时领取的宣传手册,上面印着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案例,老人得凑着老花镜慢慢看,年轻人匆匆扫一眼就随手扔掉;偶尔组织的反诈讲座,多是工作人员站在台前念政策、讲案例,内容枯燥乏味,互动效果差。面对客户提出的“我这转账是不是骗局”“别人借我银行卡用会有风险吗”这类具体问题,工作人员往往要翻找资料、咨询同事才能答复,不仅效率低,还容易让客户觉得不专业。遇到被骗子深度洗脑的客户,工作人员即便围着对方反复劝说,也常被抵触和质疑,既耗时间又难让人心服。
而智能反诈设备,正是破解传统反诈宣传困境的“利器”。杭州市反诈中心上城体验馆针对性研发的银行反诈智能设备,让反诈宣传从“单向灌输”变为“互动体验”:反诈机器人能通过智能对话互动,解答客户的诈骗识别疑问,无论是“如何区分正规理财与诈骗平台”,还是“收到陌生链接该怎么办”,都能结合真实案例拆解话术,让专业知识更易理解;VR体验机则打造沉浸式场景,客户戴上设备就能“走进”“客服来电退订会员”“导师带投虚假项目”等诈骗现场,直观看清诈骗分子的套路;反诈万花筒系统梳理诈骗逻辑,详细拆解网络贷款、刷单返利、冒充熟人或领导、冒充公检法、虚假投资理财等多类诈骗类型,帮客户理清骗局脉络。
这种充满科技感与互动性的反诈宣传,让客户亲身体会诈骗的惊险,比看百遍宣传手册都更有效。目前,这批智能设备已在多家银行网点落地投放试用,收获了良好的反诈效果,正向更多银行网点推广落地。不仅有效提升银行反诈效率,还能解放银行工作人员,让他们从繁琐的反诈讲解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放在业务办理和风险防控上。
银行反诈升级不仅是应对新型诈骗的“防御升级”,更关乎民生、金融与社会稳定,未来更需银行与反诈部门攥指成拳、持续创新——让科技防线越筑越密,让反诈意识融入每一次金融服务,真正守住百姓的每一分辛苦钱。



来源: 浙江科技在线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浙江省科技传播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