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冬,流感都会成为人们健康关注的焦点。有人轻症一两天就好,也有人因为并发症住院,甚至危及生命。其实,“流感”并不是单一疾病,而是一类由不同类型的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今天,我们就来全面了解流感病毒的“家族成员”,以及它们带来的健康威胁与防控方法。
一、流感病毒的“家族谱”
流感病毒隶属于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根据病毒的内部抗原结构不同,主要分为四类:A型、B型、C型、D型。
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感染范围最广,能感染人、禽类、猪、马、海豹等动物,是造成大规模流行甚至全球大流行的“主角”。
B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几乎只在人类中传播,变异较慢,通常只引起季节性流行。
C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C):感染人和猪,一般只导致轻度呼吸道症状。
D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D):主要感染牛等家畜,目前尚无明确证据显示其能感染人。
其中,A型流感病毒最需要警惕,因为它不仅能感染人类,还能跨越物种传播,引发复杂的流行病学变化。
二、人流感:最熟悉的“老对手”
人流感主要由A型和B型流感病毒引起。它是最常见的季节性流感,每年在全球范围内流行。
传播途径:
通过飞沫传播: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携带病毒;
接触传播:手触摸被污染的物品后再接触口鼻;
在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更易传播。
危害程度:
对健康成人通常为自限性疾病,但会造成发热、肌肉酸痛、全身乏力等明显不适;
对老年人、孕妇、儿童及慢性病患者,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0万至60万人因季节性流感死亡。
预防方法:
2.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注意通风;
3. 增强免疫力:合理饮食、适度锻炼、规律作息;
4. 出现症状早就医:高危人群尤其要重视早期治疗。
三、禽流感:从家禽“飞”向人类的威胁

“禽流感”顾名思义,是由A型流感病毒感染鸟类引起的传染病。大多数禽流感病毒只感染鸟类,但其中一些可以偶然感染人类,尤其是与活禽密切接触的人群。
常见的禽流感病毒亚型:
H5N1型:1997年首次在人类中发现,致病率高,可导致严重肺炎和器官衰竭;
H7N9型:2013年在中国首次报道,人感染病例多与活禽市场暴露有关,死亡率较高;
H5N6、H10N8等:也曾在人类中引起散发感染。
危害程度:
禽流感在人群中传播效率不高,但一旦感染,病情往往更为严重。部分病毒株致死率高达50%以上。
预防方法:
1. 避免接触活禽或野鸟:不在活禽市场逗留,不购买未经检疫的禽类;
2. 禽肉彻底煮熟再食用;
3. 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接触史;
4. 对高危人群(家禽养殖、屠宰、运输人员),遵守个人防护规范并定期体检。
四、人兽共患流感:隐藏在动物中的“桥梁病毒”

除了人流感和禽流感,还有一种“人兽共患流感”,如猪流感(H1N1),它能在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
猪流感的由来:
猪可以同时感染人流感和禽流感病毒,成为“混合感染宿主”;
不同亚型的基因在猪体内重组,可能产生新的病毒株;
2009年爆发的“H1N1大流行”就是由一种新的人兽重组病毒引起的。
危害程度:
病毒一旦适应人类传播,就可能迅速扩散,引起全球性流行;
H1N1流感虽然大多数病例较轻,但因感染人数众多,对公共卫生系统造成巨大压力。
预防方法:
1. 动物与人群保持适度隔离:避免与病猪密切接触;
2. 养殖场严格执行防疫措施:环境消毒、定期监测;
3. 接种流感疫苗:部分季节性疫苗可提供一定交叉保护;
4. 关注官方通报:及时了解疫情动态,避免恐慌与误解。
五、如何构筑抵御流感的“防线”?
1. 疫苗接种是首要防线:无论人流感还是人兽共患流感,疫苗都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2. 公共卫生措施是基础防线:勤洗手、戴口罩、减少不必要的人群聚集。
3. 全球监测与合作是长期防线:世界各国通过共享病毒株数据、联合研制疫苗,共同应对流感威胁。
流感病毒虽是“老敌人”,但它的“变脸”速度惊人。从人流感到禽流感,再到人兽共患流感,每一种类型都提醒我们:病毒没有国界,防控需要科学与合作。接种疫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及时了解疫情动态,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自我保护。只有科学防控,才能让流感季节不再成为健康的“寒冬”。
来源: 云兮疫苗科普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云兮疫苗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