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描绘医疗场景的影视作品中,外科医生在无影灯下全神贯注,周围的一切总是沉浸在一片宁静的绿色或蓝色之中,墙壁、铺巾、以及整个团队所穿的手术服。这个标志性的色调如此普遍,以至于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存在。但这并非简单的美学偏好或行业传统,而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设计决策。
让我们将时间倒回19世纪。在我们了解微生物这个无形的世界之前,外科医生通常穿着他们的日常服装进行手术,或许会系上一件围裙,以防止污渍弄脏服装。

图源:http://www.nursinguniforms.net/blog/the-history-of-nursing-uniforms
19世纪中叶后到20世纪初,医学革命带来了全新的理念。白色逐渐成为了现代医学的代表色:白大褂、白瓷砖、白色的墙壁、雪白的床单。它是纯洁和无菌的有力象征,代表着医学对清洁和科学的追求。
但随着明亮的电灯照明系统进入手术室,这个看似完美的全白环境却变成了一场视觉噩梦。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物体的颜色是如何被我们识别到的呢?太阳光看起来是白色的,但实际上它包含了一个完整的色彩光谱。当阳光通过三棱镜时,我们就能看到它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彩虹带。这是因为可见光实际上是波长在380纳米到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不同波长对应不同的颜色:红光波长最长(约620-780纳米),紫光波长最短(约380-450纳米)。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物体会根据自身的材质和分子结构,选择性地吸收某些波长的光,同时反射其他波长的光。
我们看到的物体颜色,实际上就是它反射到我们眼睛里的那部分光的颜色。比如一个红色的苹果,它会吸收掉绿光和蓝光等大部分波长,只反射红光波段,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红色。一片绿叶则相反,它吸收红光和蓝光,反射绿光,因此呈现绿色。
而白色物体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几乎不加选择地反射所有波长的可见光。这就意味着,当明亮的白炽灯照射在雪白的墙壁、白色瓷砖、白色床单上时,这些表面就像一面面高效的反射镜,将红、橙、黄、绿、蓝、靛、紫所有颜色的光线,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医生的眼睛里。这种过量的、无方向性的光线反射,会让视网膜接收到远超正常水平的光刺激。这种现象被称为眩光。
但更严重的问题还在后面。
当时的外科医生在在漫长的手术中抬起头,看向白色的墙壁或同事时,眼前会出现飘浮的青绿色幽灵。这些虚幻的色块会跟随视线移动,严重干扰辨别能力。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先认识一下眼睛的颜色传感器:视锥细胞。我们的视网膜上有三种视锥细胞,就像数码相机的RGB传感器一样,它们分别对不同波长的光最敏感:
L型:对长波长(红光区域,560纳米附近)最敏感
M型:对中波长(绿光区域,530纳米附近)最敏感
S型:对短波长(蓝光区域,420纳米附近)最敏感
也就是说,我们能够识别自然中不同的颜色,其实是依赖于这三种视锥细胞的融合响应,大脑通过解读S、M、L三种视锥细胞的信号比例,构建出我们所见的整个色彩世界,就像是用三原色调成各种各样的颜色。

当医生长时间盯着手术区域时,视野被深红色的血液和粉红色的组织占据。这意味着L型视锥细胞在持续强度地工作。于是L型细胞逐渐疲倦,需要时间才能恢复。这时候,再突然抬头看向反射所有波长光的白色墙壁,负责红光感应的L型细胞自然响应迟钝,于是负责绿光的M型细胞和负责蓝光的S型细胞占据了颜色的主导权,大脑的色彩计算中心开始分析:绿色和蓝色信号都很强,但红色信号很弱……这应该是青绿色。于是青绿的幽灵就出现了,它不是真实存在的颜色,而是视觉系统在不平衡状态下给出的误判。
1914年,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外科医生提出了一个绝妙的解决方案:既然无法消除残像,就让它融入背景!如果手术室不是白色的,而是绿色的呢?这个发表在医学期刊上的想法,将永远改变手术室的面貌。转向绿色用两种巧妙的方式解决了幽灵问题:
当外科医生从红色的手术区域抬起头时,产生的绿色残像现在被投射到了一个绿色的背景上。那个幽灵还在,但它被完美地伪装了起来。通过将残像融入环境,它不再是一种干扰,从而有效地从外科医生的感知中消失了。
而且绿色是红色的互补色,能让眼睛里疲劳的红色视锥细胞得到刷新,帮助外科医生更好地看清红色,从而能以更高的精度区分不同的组织和血管。

1950-1970年代,在著名色彩顾问Faber Birren的大力推广下,手术室绿(surgical green)成为了北美医疗机构的标准配置。时至今日,这抹源自视觉科学的颜色,已经成为现代医学最具标志性的视觉符号之一。
参考资料
Sherman, H. (1914). The influence of color in the operating room. California State Journal of Medicine.
Noel Asmar Uniforms. (2024, July 31). The evolution of hospital uniforms: A timeline.
https://www.noelasmaruniforms.com/blogs/blog/the-evolution-of-hospital-uniforms-a-timeline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出品丨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作者丨蔡文垂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 中国光学学会会员
孙明轩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