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雀屏中选
【释义】:指被选为佳婿,引申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被选中的意思。
【出处】:典出《旧唐书·高祖太穆皇后窦氏传》。窦毅为女择婿,于屏风上画二孔雀,命求婚者射之,中目者许之。李渊(后为唐高祖)两箭各中一目,遂得娶其女。此佳话后演变为“雀屏中选”的典故。
【拓展】:“雀屏中选”常与“东床快婿”“蟾宫折桂”等典故并列,成为被选中、中选的雅称。例如:他在众多竞聘者中雀屏中选,担任项目负责人;这款设计在招标中雀屏中选,获得专家一致好评。反义词如“名落孙山”“铩羽而归”,则形容竞争失败、落选。
【成语中的动物】:成语中的“雀”实为孔雀,这一美丽的鸟类以其绚丽的尾屏和独特的眼状斑纹,成为精准命中的绝佳目标。古人选择孔雀屏风作为考验,不仅因其华美,更因孔雀尾羽上对称分布的“眼斑”为射术提供了明确的标的。
小档案
名称:蓝孔雀
英文名:Indian Peafowl
学名:Pavo cristatus
体长:雄鸟 180-230厘米(包括尾屏)
体重:4-6千克
隶属科目:脊索动物门,鸟纲,鸡形目,雉科
传奇指数:★★★★☆
分布范围:原产南亚,现作为观赏鸟类引种至世界各地。
魅力写真:

孔雀虹膜呈独特的蓝白色,视觉敏锐(图片来源:包图网)

雄孔雀尾屏上的“眼睛”是精准的生物学标靶,每个眼斑的直径约3-5厘米(图片来源:Pexels)
外形特征:
雄孔雀最引人注目的是其长达身体两倍的尾上覆羽(非真尾羽),展开时呈扇形,密布金属光泽的蓝绿色与金黄色,缀有百余个紫色“眼状斑”。雌鸟(孔雀)体型较小,羽色灰褐具绿色颈羽,是自然选择的保护色典范。
生活习性:
孔雀属杂食性鸟类,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喜食棠梨、黄泡等果实,也采食稻谷、芽苗、草子等,也捕食白蚁、蝗虫、蟋蟀等小型动物。一只雄孔雀的领地内通常有2-5只雌鸟,雄孔雀通过尾屏角度调整,能向不同方向的观察者传递求偶信号;求偶时会振动尾羽发出独特的“沙沙”声,频率在20-2000Hz之间。
奇闻轶事:孔雀的眼斑竟是“3D全息投影”?真的假的?真的!
现代研究发现,孔雀尾羽上的每一个“眼睛”,都是一枚精密的“光学防伪标识”。
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大学与扬斯敦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纳米结构光学效应揭示,孔雀羽毛的色彩并非来自色素,而是羽毛 Barbules(羽小枝)上排列的二维光子晶体。这些晶体间距约140纳米,恰好是绿光波长的一半,通过光的干涉原理反射出绚丽的金属光泽。
更惊人的是,每个眼斑的晶体结构都有微小的随机差异,如同人类的指纹。这意味着即便用最先进的技术,也无法制造出两片完全相同的孔雀羽毛——这或许解释了为何窦毅要用真孔雀屏风:每一箭都必须精准命中独一无二的目标。
雄孔雀开屏时并非静止不动,而是以每秒3次的频率微颤。这种振动使眼斑在雌孔雀眼中产生“闪烁效应”,能极大增强视觉刺激。研究证实,眼斑数量越多、对称性越好的雄孔雀,其免疫系统也越强健——这使尾屏成为检验配偶质量的“诚实信号”。
来源: 喜涮涮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喜涮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