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甘蔗的甜度达到了顶峰,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甘蔗科学食用是“益友”,不加节制则可能成“损友”。
甘蔗是天然糖源,富含多种营养,有益心血管健康:
首先,甘蔗是高钾食物,钾元素能调控血压,促进钠排出、扩张血管,降低高血压风险,适合钠盐摄入多的人群。
其次,甘蔗含多酚类物质和类黄酮等抗氧化剂,可清除自由基、减少“坏”胆固醇氧化,减缓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血管内皮、增强弹性。
此外,其天然糖分能快速被吸收,为心肌和器官供能,帮助心血管疾病患者或虚弱个体恢复体力,避免乏力。综合来看,甘蔗是支持心血管健康的理想天然食品。
尽管甘蔗有益处,但“高糖”属性对心血管患者是“陷阱”,需警惕:
甘蔗含糖量达17%-18%,过量食用会使血糖升高、增加胰岛素负担,长期过量食用还会致甘油三酯升高、血脂紊乱、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其热量也高,一根中等甘蔗可食部分热量可观,不加节制食用会使多余热量转化为脂肪堆积,增加体重与心脏负荷,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
此外,甘蔗榨汁饮用风险加倍,榨一杯汁需数节甘蔗,会让人不知不觉摄入浓缩糖分和热量,且榨汁会损失部分膳食纤维,失去咀嚼甘蔗渣的饱腹感,使血糖上升更快,对心血管代谢负面影响更大。
既然甘蔗有利有弊,心血管患者并非要完全拒绝,关键在于掌握科学的方法:
1. “量”是核心:这是最重要原则,建议浅尝辄止,一天食用10厘米-15厘米长(一小节)即可,把它当“甜点”,勿大量食用。
2. 选对“时机”:最好在两餐之间(如10点或15点)血糖平稳时吃,避免额外增加糖负荷。
3. 替代,而非叠加:当天吃了甘蔗,应在正餐中适当减少主食(米饭、面条等)量,保持一天总碳水摄入稳定。
4. 优先“啃”,弃“喝”:尽量直接啃食,避免喝甘蔗汁,咀嚼可放慢进食速度、增加满足感、控制食量。
5. 监测与咨询:合并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患者避免食用,所有患者食用后都应监测血糖,最稳妥是食用前咨询医生或营养师获个性化建议。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温州市护理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