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体检B超发现有个子宫肌瘤,我是不是要赶紧做手术切掉?”

很多女性一听到“瘤”字就非常紧张,仿佛和癌症画上了等号,第一反应就是“切了以绝后患”。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详细聊一聊子宫肌瘤,告诉大家:查出子宫肌瘤,不一定都需要手术!

首先,子宫肌瘤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子宫肌瘤是子宫肌肉壁上长出来的良性肿瘤。请注意这三个字——“良性肿瘤”!它不是癌症,发生恶变的概率极低(<0.5%)。它的发生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有关,像一颗种子在雌激素的“滋养”下慢慢长大。

哪些人容易长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在育龄期女性中非常常见,可以说是一种“大众病”。以下人群相对更高发:

· 年龄: 多见于30-50岁的女性。

· 家族史: 如果您的母亲或姐妹有子宫肌瘤,您的患病风险会增高。

· 生育情况: 未生育过的女性风险可能稍高。

· 肥胖: 肥胖可能影响雌激素水平,从而增加风险。

身体会发出哪些“信号”?很多子宫肌瘤患者是体检时偶然发现的,没有任何症状。是否需要处理,主要看它是否引起了以下不适:

1. 月经“失控”: 这是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严重可能导致贫血,出现头晕、乏力、心慌气短。

2. 压迫“邻居”: 增大的肌瘤会压迫周围的膀胱、直肠,引起尿频、排尿困难、便秘或腰酸背痛。

3. 影响“好孕”: 肌瘤可能影响受精卵着床,或阻塞输卵管入口,导致不孕。怀孕后,也可能增加流产、早产的风险。

4. 摸到“包块”: 当肌瘤长得很大时,患者自己能在下腹部摸到硬硬的包块。

5. 疼痛感: 部分人会出现下腹坠胀、疼痛或性交痛。

子宫肌瘤的分类:

 

关键问题:什么情况才需要手术?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请记住,手术并非唯一选项,也非首选。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手术指征主要包括:

· 症状严重: 因肌瘤导致月经量过多,已引起严重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 肌瘤过大或生长过快: 通常肌瘤直径超过5厘米,或者短期内明显增大,特别是绝经后仍继续生长的。

· 压迫症状明显: 严重影响到大小便,生活质量下降。

· 影响生育: 肌瘤是导致不孕或反复流产的主要原因。

· 有恶变可能: 虽然罕见,但如果检查高度怀疑恶变,则必须手术。

 

如果肌瘤很小,没有任何症状,特别是接近绝经期的女性,医生通常会建议——“定期观察”。 每3-6个月到一年做一次B超复查,了解它的变化即可。

 

如果需要手术,有哪些方式?

如果确实需要手术干预,现在也有多种选择,并非只有“开腹一切了之”。

1. 微无创治疗:

   · 聚焦超声消融(海扶刀): 像太阳灶聚光一样,将超声波聚焦在肌瘤上使其坏死,不开刀、无创口,恢复快。

2. 微创手术:

   · 宫腔镜手术: 适用于向宫腔内凸起的黏膜下肌瘤。通过阴道和宫颈放入镜头,切除肌瘤,腹部没有疤痕。

   · 腹腔镜手术: 也就是常说的“打洞”手术,腹部仅有几个小孔,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多数需要手术的肌瘤。

3. 传统开腹手术:

   · 对于肌瘤特别大、数量非常多或怀疑恶变的情况,可能仍需开腹手术,视野更清晰。

 

手术方式又分两种:

· 肌瘤剔除术: 只切除肌瘤,保留子宫。适用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女性。

· 子宫切除术: 切除整个子宫。适用于症状严重、无生育要求、或肌瘤恶变风险高的患者。

 

最后,发现子宫肌瘤,请不要过度焦虑。

它就像一个“不速之客”,我们需要做的是:首先通过专业医生评估它的“危险性”和“破坏性”,然后根据您的年龄、症状和生育需求,共同制定最个体化的管理方案。

记住十六字方针:没有症状,定期观察;出现指征,理性治疗。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您正确认识子宫肌瘤,与它“和平共处”,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明智选择。

免责声明:本文仅为健康科普,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和建议。如有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咨询。

来源: AI辅助生成